深生活深圳旅游人的坚守岁月深圳晚报

自疫情以来,深圳旅游业按下“暂停键”。作为深圳旅游人,在团体游、出境游等业务停摆期间,再回望那些坚守的岁月,他们有何所感?

“我们就只能熬,熬过这段时间。虽复苏过程困难重重,但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在郑旭看来,“春天”一定会来。

欢乐谷开放夜场项目

导游的“卖货”之路

1月24日,正在老家与家人团聚,沉浸在过年的喜悦气氛里的张亮,手机出现了一条信息。“当我看到停止所有的团体游活动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还没出发的,我们就暂停出团,已经出团的,我们就跟导游沟通,去药店购买多一点口罩,让游客都戴上口罩。”在张亮看来,当时还有导游正在带团,如何保证游客和导游的安全,这是当务之急。

面对着疫情的来势汹汹,张亮心里有一些忐忑和担忧,团体游一旦暂停后,何时才能够重启,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那时候看新闻,就觉得疫情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也意味着在这段时间,所有导游都会失业。”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是张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时候就一直在想,自己还可以做一些什么。”他表示,继续待业下去就是坐以待毙。

2月10日,张亮返回深圳,并着手准备副业的工作。“我们在带团游的时候,会经常接触当地的特色产品,我认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卖一些土特产。”

张亮与同事一拍即合,大家分头行动寻找稳定并优质的货源,并开始在朋友圈宣传。“我们不止是自己干,我们还发动身边的导游同事一起干,为的就是能够增加一些收入。”

卖货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张亮看来,虽然自己平常带团游的路线自己已经熟烂于心,但是涉及特产好坏时,自己还是属于门外汉。“我们对于货品选取标准,就是实地考察。”他表示,卖的任何一件产品,都会到实地工厂进行考察,位的就是保障货源安全与稳定。

客家盐焗鸡、潮汕卤鹅、农家土鸡蛋……这些看起来“土里土气”的产品,正是张亮朋友圈所宣传的土特产。从打通货源到客户下单,过程虽有些艰难,但对于张亮而言,如何增加收入才是自己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几个月,靠着卖土特产,也赚了几万块,算是熬过了这段时间吧。”

青青世界景区游客扫码入园

时隔天,省内团体游“重启”

5月31日,张亮开始了自疫情以来暂停已久的导游工作,距离暂停团体游至今,已有天。

张亮是深圳一家旅行社的导游,主要从事省内外团体游,平时还兼有安排导游出团的工作。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与游客介绍着即将前往的旅游地点,但是在工作过程当中,与以往工作有些许差别。“每天在上车之前都要测量体温,在车上以及景区时需全程佩戴口罩。”

5月16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开放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各地要坚持精准常态化管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和完善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当地政府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同意,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有序恢复本辖区内文化经营场所经营和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省内旅游经营活动。

随着广东省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张亮表示,在带团游的工作中按照有关通知指引,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从物资准备、车辆消毒、体温监测、行前健康信息检核以及“团队专区、公筷公勺”用餐制度等多个方面均有周密的防疫安排。

但回忆起那天,张亮还是有些后怕。“当时带团游的游客都是互相不认识的,虽然大家的防疫措施都做的很到位。”他称,由于政策规定,出发团队人数只能为车辆的规定人数的70%,“反而游客他们都没有害怕,大家也都放得开。”

曹远锋在查看游客用餐预定情况

景区重新开放,客流量逐步增多

7月25日,星期六,深圳又迎来了一次高温“烤”验,高温预警升级为橙色,上午全市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8℃。可是,在南山区的青青世界景区里,走在绿荫下,体感温度却大大降低。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陆续入园,不管是撑着伞垂钓,还是戴着帽子散步拍照,口罩也难掩他们愉悦的心情。

餐饮部经理曹远锋翻阅着包厢和大厅预订情况的记录本,心中大概有了数:今天中午的就餐人数能达到人,散客就餐可能还要等位。12点左右,餐厅的人流明显开始增多,曹远锋向引导台的员工了解了一下预约的客人入座情况,打算到大厅转转。只见二楼大厅的座位已经坐满,服务员穿梭其中忙碌地为客人点单、上菜,曹远锋也时不时搭把手。

这是曹远锋复工的第4个月,在他看来,被疫情重击的景区正在快速“回血”中,除了日常做事多了消毒防疫步骤,大家都带着口罩外,工作生活已经基本回到了正轨。但他相信,没有一个旅游人会忘记半年前,整个旅游业被突然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

今年40岁的曹远锋在青青世界工作已经有15年了。按照惯例,春节假期是人流量暴涨的旅游旺季,随着青青世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