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中国人的中国式的聪明

ThedeepfeelingofLushanCooling

牯岭秘纪雷欧任见著任见译本书简介

一位英国巨人,一座中国名山,一段历史实情,一部反思图卷。

目录

简介

第一章酷热平原……

第二章交易惊变……

第三章清凉荒山……

第四章日清激战……

第五章呼喝官员……

第六章道路勘探……

第七章敌对发难……

第八章内阁斡旋……

第九章云中花园……

第十章永驻人间……

说明

第二章交易惊变

避暑,是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西方人独有的,中国人也有,也应该有。开辟避暑胜地,让人与山和谐共处,没有错,这件事情没有错,更没有罪。

没有等到第二天,万启勋当日晚上就被捕了。雨仍然在下,家人拿着斗笠追出来,没有戴上,看着万先生给捕快和民壮押着,快速跑了。

在灰白色的雨雾中,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两个捕快和两个民壮,像四头粗大的狗熊,而教书育人的万启勋,则像落入熊口的一个柔软的猎物。

第二天仍然是个雨天,天雨挡不住县衙继续抓捕。九峰寺几个管事的和尚,被捕了,绊藤坡荒地买卖交易的见证人,一个接一个地被捕了。

捕快有斗笠和蓑衣,民壮也有斗笠和蓑衣,被抓的人不准穿戴雨具,还被绳子倒捆双臂,在雨水中,在泥泞里,被拖走。

他们都是乡绅,平素身份不俗,端着架子走路,一转眼成罪人了,家长女人孩子哭哭啼啼,追一阵,追不上,只好返回来,继续哭哭啼啼,“苍天啊,做好事也有罪吗?”

万和庚没有被捕快们招惹。万举人,万县丞,可能县衙把他放在最后?

汇东是第一个被抓走的,李德立和汇东和尚一样,是主要当事人,但捕快和民壮也没有找李德立。李德立有时候在英国租界,更多时候不在租界,就在九江城里他的九江印刷局或圣卫理公会九江分会,或者在城区的家中活动,可是他们连找李德立“问供”也没有。

李德立陷于忧愁中。他不是忧愁自己的安危,没有犯罪,忧愁什么!

他不用忧愁,更不用害怕。购买荒地,双方自愿,公平成交,乡绅见证,没有罪,没有错。哪怕是德化县万一羁押、羁留了他,英国领事馆也会出面保护自己的国民,他忧愁的是被抓走的那些中国人。

汇东法师和九峰寺的两个僧人,是他的契约人,万启勋和其他乡绅,是他的朋友,是热心于荒地交易的帮忙人,可以说,都是他的关系人,若不是他要购买九峰寺的荒地,他们怎会遭罹牢狱之灾呢?

所以,他有责任拯救他们脱离灾难。忧愁的是,抓捕行动看不出眉目,而且来势汹汹,将怎么发展,还没有明确迹象。那怎么办?

戴浩臣也没有被捕,可能戴浩臣有牧师身份,县衙不想让捕快们惊扰天主教会,以免引起交涉和冲突?

对于我李德立这个主要的当事人,荒地买卖的买主,估计他们也不会轻易打扰。但是我必须行动,救出那些被他们抓捕的人。那些人是帮助我购买荒地的,没有过错,不应该遭受牢狱之灾。

避暑,是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西方人独有的,中国人也有,也应该有。开辟避暑胜地,让人与山和谐共处,没有错,这件事情没有错,更没有罪。

下午,雨也歇了。李德立命人去查问,得知衙门已经抓捕了七个人。

次日,他让两个年轻的徒工去租界购买了面包,去九江的饭馆买了油滋,分做七份,打包带着去县衙“探监”,探望被捕的和尚与乡绅。

租界的面包房很讲究,他们做的面包非常好,在九江的外国人常常购买食用,中国人很少品尝,他们觉得价格太贵。

油滋,就是油滋巴,油炸的滋巴,软糯米面包括红糖绿豆沙再经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酥嫩香甜,做工好的摇起来会感到馅丸在里面转动,属于当地的高级熟食,风味极佳。

把油滋夹在面包中间食用,别说牢狱里的囚徒,便是在外面街头欢蹦乱跳的富人,也是最高级的待遇了。

李德立乘着一辆马车,两个徒工乘着另一辆马车,到了德化县衙门前。

照旧看到衙门外边的树丛里,挤着穷苦的人,不知是要告状呢,还是要探监。

下车后,徒工提着食物,跟着气宇轩昂的李德立走进门洞,便被守门的禁卒拦住了。

两根五尺长棍架在李德立面前:“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事?”

李德立说:“我有两件事,第一,要见知县,第二,探望汇东法师、万启勋先生和牵涉九峰寺荒地一事被你们抓捕的人。”

“你要见知县?知县不在这里。”

“知县不在县衙?知县不在县衙吗?”

“嘿嘿!当然不在。这是带的什么东西?东西留下,人走吧!”

惦着东西的一个徒工说:“这是探监的吃食,给牢里人送的。”

“哦。油滋!香啊,真香。”一个门卒揪着鼻子闻味道,另一个跨步过来就打开了袋子,“好货好货。这是最好的油滋。拿过来放在这里!”

这时候从旁边的一间差事房走出来一个差役,伸着头闻着香味,说:“探监的?油滋是吧?怎么能放在这里,提到工房!”他指着他方才走出来的房间,指挥李德立的徒工。

一个门禁说:“不能放在这里,也不能提到工房啊,得提到刑房。”

“刑房……是啊,先提到工房,再给他们刑房……”

李德立绷着面孔,盯着正在出丑的几个小卒胥吏,一字一顿地说:“我是来探望汇东法师、万启勋先生和你们无理抓捕的那些无罪的人的,给他们带的食物,你们给我找来刑房的官员或者监狱的官员才是,怎么在这里纠缠这些食物呢?”

“刑房没有人,他们出外差,抓罪人去了。”

“那典狱呢,监狱的其他官员呢?要不,指给我们地方,我们自己去。”

两个门禁又用长棍架在了李德立的面前:“官府重地,不准擅入!”

“那我要见‘丞官’或者‘书办’。前几天本人和汇东法师呈交地契,见过。现在我要问问,不但不给地契押章,却还抓捕立契人、书契人、见证人,是何道理!按照惯例,自愿买卖,价格双方认可,契约合乎规矩,到底犯了什么罪,什么错!”

李德立义正词严,镇乎住了几个小喽罗,工房的差役说:“主簿在里边,我去给你找来。”

他进去找出了主簿,此时此刻,主簿是县衙里最大的“官”了,丞官。

“我是本县主簿,你们是探监的是吧?来来来,先退出来,到这里说话。”主簿说着,请李德立退到门洞里。

“你好,我是李德立,为了九峰寺荒地你们抓捕的那些人,那些无罪的人,来见知县。请你们释放他们,请允许我见到他们。”

“哦,李先生,圣公会的李先生,久仰久仰。”主簿说,“知县确实不在。”

主簿非常和气。他是县衙里最高的文职官员了,大多县衙早已没有了主簿这个古典的职位,个别县份为了展示传统深邃,安排一个主簿,德化县属于此类。

从主簿委婉、含蓄地解释中,李德立听出来,一般的日子,若不是升堂问案,知县不在衙门里。知县在衙门附近有起居的地方,倒不是讨安静,原因在于衙门确实常常比较混乱,影响知县的公务。

主簿告诉李德立,今天知县确实不在县衙,也不在附近的起居处,知县去知府衙门了。去见上司,肯定是要赶早的。

李德立提出见见被抓捕、关押的人,把食物送给他们。

主簿说这个家他是当不了的,而且李牧师本身就是案子的重要当事人,即使刑房也不敢放他进去。送来的食物让刑房的衙皂转进去就好了。

最后,主簿侧面透露消息说,卷宗上把这件事情叫做“马尾水地产案”,办案人口头上称为“马尾水庙产案”。知县是不赞成抓捕绅士们的,所以每天只排出两个捕快,配两个民壮,最多抓两个人,如果知县赞成抓捕,那还不很快就全部抓来了。

主簿说:“李牧师不要急躁,容得知县转圜处置。今日知县到府衙去,估计重点会是汇报这个案子。李牧师,请先回去吧。”

李德立觉得在县衙门口久拖不会有结果,只得告辞离开。

两个徒工议论说,面包和油滋必定要被禁卒和衙役们吃掉,到不了汇东、万先生他们口中。

“你看他们那个馋样。”“都想放在他们的差房,回头就吃掉了。”

回程中,李德立去访问万和庚。万和庚也比较忧虑。不过他的消息还是灵通的,他说,德化知县确实不想把这个事情搞大。他了解德化知县这个人,也是举人出身,江北人,刚到九江时他们还有过诗歌唱和,或许“德化县”得知万举人也是绊藤坡荒地买卖的见证人之一,有心将事情缓和下来。

如果原告方一直追究不放,要德化县衙判决购地契约无效,如果汇东和尚屈服于威逼利诱或严刑拷打,据说此地的监狱这些乃是家常便饭,单方面声明撕毁契约,县衙又判决认可,那所有做过的努力、所有付出的代价都会等于零了。

不行。自己无能为力时,必须到英国领事馆报告此事,请领事馆出面主持公道,至少,请领事馆知会九江府:既定的契约是必须遵守的。

午餐,夫人做了几盘沙拉。

李夫人,卡罗琳·贝特·利特尔。

自剑桥大学毕业的李德立,二十岁,即立志从事福音传播,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进一步学习教义,为自己将来从事传教工作奠定基础。

在加利福尼亚,他结识了牧师的女儿、大他六岁的卡罗琳·贝特·利特尔,爱上了利特尔并很快向利特尔求婚成功。他们公元年成婚时,利特尔已服务于南加利福尼亚卫理公会。

卫理公会委派利特尔和李德立到中国从事传教工作。

李德立和利特尔秉持荣耀上帝的信念,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把中国看作一片未开垦的传教热土,立志在中国播下上帝和《圣经》的种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以及李德立个人充沛的精力,使他在传教工作中很快崭露头角。

美丽的女性,虔诚的女教士利特尔,毫无怨言地跟随李德立从上海来到九江,来到如此燠热难耐的地方。

还有,我们的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里出生的宝贝们。一年又一年,我竟不能给他们一间避暑的小木屋,唉……

“我们总是祈祷上帝察见人间需要,救助饱受酷热和瘟疫煎熬的人,让他们得到凉爽、舒适的居所,让爱神的人,得到益处。”李德立的食欲也不好了,心情沉重地说,“可是,这个绊藤坡荒地的契约,遇上麻烦啦。”

“上帝保佑!”利特尔安慰他道,“慢慢会好的。上帝会保佑的!吃好饭,才好对付那么多的事情,亲爱的!”

餐后,没有迟缓,李德立很快就到了英国驻九江领事馆。

还不到下午上班的时间,领事赫伯特·布雷迪先生还没有到,上次去参加“裕富堂”酒馆购买荒地答谢宴会的领事馆官员迎接李德立到办公室就坐。

听了李德立的简单述说,这位官员表示义愤地道:“荒唐,荒唐!他们办出来的荒唐的事情太多了。不行,得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明白:契约,就是双方的承诺,承诺,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兑现的事先保证。”

“中国人不懂得这些吗?他们是懂的,他们全都懂。但是,他们要我们退缩,放弃……就是这样。”

“到底是谁人在牵头反对,我们能知道吗?”

“知道是谁在告状不重要,对我们来说也没有用。城里的绅士们,据传原因是没有得到契约答谢的铜板。他们的告状是导火索,跟官方的反对英国的保守势力一拍即合,成了现在的麻烦。真正的反对势力,在官府,在他们的官府。”

“他们的官府,简直就是奇葩,神神秘秘的,真不知道都在干些什么!别说老百姓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便是他们的下级,也不知道上级在干什么。”

“他们的事情,都不做公布。他们办案,也是这样。”李德立说,“不过话说到另一面,他们办事的弹性,这次还是显示了一些:抓捕汇东和尚,而不找我李德立,抓捕塾师万启勋,而不招惹举人万和庚。好处是,让我可以公开说明情况,来找领事馆,请领事馆知会他们九江府。”

“这倒也是。这是中国人的、中国式的聪明。”

领事赫伯特·布雷迪先生来上班了。他来到办公室之前,工作人员已经磨好了咖啡。

升级版的黄铜质地的比利时咖啡壶,外表华丽炫目,操作乐趣十足,整个办公室都被它熏陶得香味弥漫、优美雅致了。

“请,大英的年轻人,先来杯咖啡。你要加糖吗?”布雷迪说。

“感谢您。是的,我要加糖。”李德立说。

“你年轻,但有资历,你来中国比我这个领事时间还长。”布雷迪说,“请。”

“谢谢。是的,圣公会的工作非常需要我。一切都不错,只是这里的气候,跟别处不一样。像现在,初夏,就已经这么热了。”

“气候?长江流域,中游这一带,冬季跟英吉利海峡差不多,不怎么冷,夏季就热得太多了,太多了。”

“是啊。连续几年我都在寻找避暑度夏的居住地。长江沿岸,湖区平原,一概火热,大自然却赏赐了一座山在附近,庐山。我走遍了庐山,发现它是一座荒山,只有野兽出没,除了一些小的佛寺,中国人没有考虑在山上居住,他们上山砍柴、打草,背下去,如此而已。而庐山,是避暑度夏的好地方。”

“说得对。是这样。”

“俄国人已经做了木屋,中国的官员也有在山上建屋的。合适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要想得到一块土地,非常困难。九峰山九峰寺有一块荒地出售,叫做绊藤坡。虽然不是非常理想,也是相当不错的。我把它买下了,签了契约。当天下午我就到领事馆来,向您做了汇报。”

“是的。九峰山,绊藤坡。你干得很不错。你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当天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荒地的主人是九峰寺,他们有从前的地契。是九峰寺方丈汇东和尚做主出售的。我观察了那片荒地,离开九峰寺稍远的一边,还有扩展的余地,将来若能进一步建设,成为一个社区,一个气候良好、环境良好、交通良好、用水排水设施良好、生活气氛良好的社区,是可以的。”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我们的方向。”布雷迪说,“带动中国人,也是我们的责任。自从有了租界,有了租界这些西方样式的建筑,中国的富人就有学着修建的。尽管建筑材料不同,他们不容易得到水泥,用木料和青砖也还是做成了,他们叫做‘洋房’,居住起来,比中国样式的土木房屋亮堂和方便。”

“是的。可是现在我遇到了麻烦,领事先生!”

“我听说了一点消息,你遇到了一点阻力。”布雷迪说,“情况怎么样了?”

“德化县衙把出售方当事人九峰寺的方丈汇东和尚抓捕了,把绊藤坡荒地买卖契约的起草人万启勋抓捕了,参与买卖的中间人、见证人也在受到抓捕。据私下的消息说是我在‘裕富堂’酒馆举办答谢宴会,并赠送给予我帮助的人一些酬金,惹出的麻烦。

“受到宴会邀请的人,得到我的酬金的人,多是九峰山下的乡绅。您知道,由乡绅们出面主持或襄助地方上的重要事情,是中国的惯例。可是,有人告诉我,我的做法,让九江城里的绅士们不乐意了,他们认为,他们也应该拿到我这个‘洋人’的钱。他们没有获得利益,没有得到我的钱,于是就联名到德化衙门告状了。”

布雷迪说:“他们的告状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没有任何道理,因为买卖荒地的事情与他们没有关系。但是,据说德化县衙接受了他们的状子,就抓人了。”

赫伯特·布雷迪领事皱起了眉头。

李德立说:“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九江道台的‘二府’,一个是北麓村的万举人。‘二府’透露说,上司有口谕:决不能让外国人在山上获得一点土地。假若有穷人想要出售土地的话,官员们就把他的土地买下来。万举人和德化知县相熟,他告诉我,德化知县并不想把事情搞大,也不想抓很多人,但上司有口令,他不得不执行。”

“现在,清楚的是,一个人选择居住地点是没有错误的,九峰寺和你的荒地买卖是没有错误的,你举办答谢宴会并赠送酬金是没有错误的。”布雷迪说。

“重要的是,买卖契约,从双方真实意愿,到格式和所有相关人员的签名,再到送进德化县衙押章,都是没有错误的。”李德立说。

“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是一连串正确的做法。”布雷迪说,“不能盲目认输,不能恐惧和退缩。”

“是的。我今天来见领事先生,就是想请求领事馆就此事发一封‘知会书’,分别给道台府和九江府,表明领事馆的态度。”李德立说。

布雷迪说:“好。是得这样做。我现在就办。”

《牯岭秘记-李德立传》独家连载

往期精彩内容

读友您好!若您不想阅读这个卷帘窗中的往期内容,经试验可尽量拨动手机边缘,以快速越过它。特此提示,谢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