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之前,请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三条后路

彭洋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066811740156666&wfr=spider&for=pc

当人年龄到达60岁的时候,意味着进入了花甲之年,按照埃里克森对人生各阶段的分类理论来讲,六十岁以后就达到了成年晚期。

在成年中期(六十岁以前),人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而在成年晚期,任务就变成获得完善感,进行自我整合,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

如果在六十岁以后,你觉得对人生没有多大遗憾,则会有一种完善感。如果达不到这种感觉,就会免不了的恐惧死亡,认为人生短暂,感到失望与厌倦。

所以,在六十岁以前,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健康

人的视力从30岁开始衰退,随着晶状体变硬、变厚,注意境外物体的能力下降,在70到80岁之间,辨别细微物体的能力明显的下降。

在年轻时,我们需要保护视力,才不至到老年时,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听力也从30岁开始衰退,老人对声音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高频声,男性的变化甚至是女性的两倍。

有研究表示,60岁到80岁的老人,有大约20%的人失去了嗅觉。并且,在心血管系统上、呼吸系统上,都会大不如前。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身体,肆意熬夜、抽烟、喝酒,可身体损伤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等年纪增大,一味地后悔也没有用了。

如果不幸生病住院,不仅需要有人来照料,带给亲人许多麻烦与不便,还会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拉低全家的经济水平,甚至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困扰。

所以年轻时,我们需要常常锻炼身体,给自己晚年时留一个健硕的体魄。运动带给人的不止健康,运动分泌的多巴胺会让人心情愉悦,长时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有利于生命的延长。

所以,早起跑跑步、晚上与广场老太跳跳广场舞,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经济能力的保存

经济条件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显得无比重要。古时候,人们评判一家人是否家境殷实,通常看他们在过年后是否还有剩余的粮食,所以,人们常常期盼着“年年有余”,过年餐桌上也少不了鱼这道菜。

我们都希望老年时期能够安享晚年,但是安享晚年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如果你在晚年时有足够多的存款,生活便会更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需要有存款意识,我们不能将所赚的钱大肆挥霍,更应该为老了做准备:缴纳社保、买养老保险等。

许多年轻人提倡超前消费,有一分钱就花一分钱,不仅身上没有存款,甚至还有许多贷款。但是当你老了,劳动力丧失,如果没有一定的存款,生活会显得十分被动。

如果在你老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存款,那么你的日子会风光无限。你不需要在想要购买东西的时候,开口向子女讨要,甚至想去哪里旅游都可以自己安排。

与子女建立安全的亲密关系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老无所依,即使有子女,子女也并没有尽到供养的责任。人们不仅仅有着对物质的追求,在老的时候,更希望能有一些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多半期望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全家幸福。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与子女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子女与父母之间有着许多矛盾却未得到解决,并且一直延续到父母老的时候时,在父母晚年,家庭氛围必定是不和睦的,这也会让许多老人暗自神伤。

如果与子女一直相处较好,在老年时,子女会更有可能地将你接过去与他们同住。而在老的时候,能天天看到子女,为他们再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感到快乐。

而如果子女在赡养父母时,仅仅只注重物质条件是否充裕,也不在意老人对精神的很追求,那么老人也会感到十分孤独无助。

所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尽早地为自己老了的时候做打算。不至于到我们真正面临一些生活、身体上的重创时,才感到为时已晚,却又无可奈何。

下一章精彩继续,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