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时17分,刚乘飞机抵达北京的杨女士刚打开手机,收到了这样两条短信:您尾号为XX卡9月12日18:53POS支出元、元。另一条短信显示,杨女士的信用卡被银行方面冻结……
看到短信后杨女士一头雾水,“银行扣款时我正在飞机上,卡随身带着,登机前也没帮人打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杨女士随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才了解到当天下午14时起,她的信用卡在异地被盗刷四笔扣费,合计约元。
对于杨女士的遭遇,9月13日,工商银行回应称杨女士信用卡的元扣款商户为滴滴出行香港,扣款目前为预授权状态,“应该可以追回”。滴滴出行方面回应正派工作人员前往银行核实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最近互联网多个平台被爆有不法分子利用克隆卡盗刷,建议杨女士报警处理。
事发:人在飞机上落地后收到银行卡异地消费短信
9月12日傍晚,杨女士乘坐HU航班从广州前往北京。“飞常准”信息显示,HU于12日17:37分起飞。飞行时间为2小时40分,于当晚20点17分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
就在期间,来自工商银行的短信显示,杨女士持有信用卡的两笔约元扣款,均发生在12日18点53分。
杨女士收到的银行扣款短信。
9月12日晚21时,下机后打开手机,看到扣款短信的杨女士,立即致电工商银行,“银行回复说当天一共有四笔扣款,爱彼迎公司扣了0元,另外三笔为‘滴滴出行香港’扣费约元。”
原来,早在当天下午14时,杨女士的信用卡被用于支付爱彼迎公司的一笔款项为0的账单,4个多小时后,在18点53分同时发生三笔金额为0元、.15元和.69元的扣款。银行方面在监控到杨女士这几笔消费可能人卡分离后,曾尝试联系杨女士,“当时我在飞机上所以没听到电话。”随后,工行方面临时冻结了杨女士的信用卡。
回忆:近期曾在英国消费购物事发前未去过香港
感到个人信息可能泄露的杨女士,开始回忆近期这张信用卡的消费历程。
杨女士首先对银行短信中的“副卡”二字感到疑惑,“我的副卡在年过期了,副卡卡号与这张被扣款的卡最后四位不同,为什么扣款短信里会出现副卡二字?”
其次,杨女士表示,“这张卡前段时间我去英国旅游时刷过,最近一笔消费是用携程定12日广州飞北京机票,卡我一直带身上。”
杨女士称,其这张信用卡未绑定过滴滴APP,近期也没去过香港。其港澳通行证显示,最近一次有效签注到期时间为年2月1日。
银行:监控到人卡分离已冻结银行卡
越发感到蹊跷的杨女士在机场高速路上拨打了报警,并要求工商银行提供交易收款商户。
通话录音显示,工商银行的客服人员告诉杨女士,“除了爱彼迎的一笔0元扣款,另三笔扣款金额分别为0元、.15元和.69元。”银行客服人员同时表示,后三笔扣款来自同一家商户‘DIDICHUXINGHKG’(滴滴出行香港),均发生在9月12日18点53分。”
在向银行方面了解到扣款商户为“滴滴出行香港”后,9月12日晚21时许,杨女士联系滴滴客服,对方告知需要12小时进行处理。一名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员给她发来短信,希望提供相关证据发到指定邮箱。邮件截图显示,杨女士于昨晚21时50分向滴滴方面提交两封反馈信件。
杨女士向滴滴反映情况的邮件。
9月13日,工商银行方面对此回应称,目前杨女士的信用卡扣款交易处于预授权状态,据了解“预授权”是商户在持卡人消费前冻结部分资金,在消费完以后由持卡人签字,商户才能正式扣掉这部分资金。工行方面表示,如果杨女士拒绝在这两笔产生损失的交易上签字,款项有可能追回。
爱彼迎:将了解消费明细滴滴:正在核实情况建议杨女士报警
目前,杨女士已向爱彼迎公司反馈情况,对方邮件回应称将核查扣款明细。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在今年2月进驻香港。据滴滴官微今年6月28日的文章显示,目前滴滴香港支持现金、国际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