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全国旅游、电影下线、暂关公共场所等一系列举措,壮士断腕是当前情况必须的举措。待在家里不给社会添麻烦,也是现在最需要做的。有多少相关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看到消息,心里咯噔一声?虽然一直以来,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反复告诉自己,大局为重。当暂停公告出来的时候,还是焦虑起来。
繁花似锦的时候,看楼的大爷说,楼上那几家旅行社,天天半夜三更还亮着灯。后台的计调们,随口拔两下外卖,继续干活。一堆堆的护照有条不紊地在流水线上跳跃。导游们机场二楼送了这个团,又跑去一楼接下一个。酒店的销售,不停地回复,满房,已满房。车队的司机们,放弃了年夜饭,拥着妻儿:“没事儿,挣点钱补贴家用。”客栈的老板挂起红灯笼,欢喜地迎接四海之客。大酒楼,小餐馆,街头小摊点,各个喜气洋洋,赶着翻桌。景区的工作人员,望着一片人海,感慨,今年挤爆了啊。出租车,网约车欢快地穿梭街道。外卖小哥们,成就了懒人们的葛优躺。网上各个景区的“看人图”成就多少网红。大家都只想着,太累了,又因为每年旺季就这么固定一段时间,而不敢怠慢。
外行人看个热闹,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只看到繁华时大把的进项。其实,服务业门槛低,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有人说,你们挣钱的时候去哪儿啦,现在国难当头,哭什么穷?大局观呢?
首先,服务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国家需要的时候,不分行业,大家都会听从安排,主动奉献,甚至逆行而上。
接着,我们来分析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
(1)打工者: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就是靠人海战术进行。打工者能有多少工资?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辛苦钱。打工的人有父母,有家庭,有孩子,有的还有贷款,这些都是靠工资来平衡的。
(2)老板:不管大老板,还是个体经营者,确实有人挣到钱了。但是他们要考虑和承担的更多,不管经营如何,租金照付,员工工资也不能拖。有些人挣到钱后,选择扩大规模,又投资进去。有些人想创业一把,刚刚贷款,装修好自己的店面或者客栈。
其实,大部分服务业都有淡旺季的,全靠旺季撑起一整年的进项。拿旅游产业链来说,对于游客来说,就是交钱给销售,定制行程。其实这里面环环相扣。最简单的自由行(机票+酒店)航空公司飞起来才有钱挣,停在那,一票的员工,设备的保养,每天都是天价。酒店的入住率,极大地影响了收益,维护和人工的成本就在那里。街头的各种小店,租金就在那里,一天没有进账,就要亏损一天。再复杂点的旅行团,旅行社其实就是把机票,住宿,景点,车,导游,餐厅等合理串联起来的二道贩子,其中哪个环节掉链子,旅游体验都要大打折扣。而每个环节中,又有一批从业人员在互相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特别忙的时候,大家都盼着能歇一歇。真的歇下来了,却又睡不着了。老一辈的人常常劝我们,负债不要太高,平时要节俭,要有积蓄。繁华太久,我们常常觉得老人家太保守,不懂什么叫做超前消费,不懂加杠杆。如今想想,留足半年的花销,还真是金玉良言。而这次危机,不少人都要厚着脸皮“啃老”了。平时我们瞧不起的,父母总是存在银行定期里面钱,此时方知有用。待到再次繁华时,我们会更理性地对待杠杆和借贷,做更合理的资产配置。
严冬过后,就是春天。春天的万物复苏,带出了夏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累累硕果。希望繁华久了的人们,可以吸取教训。不要因为挣到了钱,就开始做,再次打起野生动物的主意。人类对自然仁爱,那么即使冬天来了,也不是冰冻三尺的酷寒。
就如当年非典一样,很多熬过了最难的日子,拥抱了自己春天。一个旅行社的副总说,他那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非典肆虐,旅游停团。公司为了节约水电,让大家回家等着,暂时发30%的工资保障基本生活,剩下的70%等着以后复苏了再还,个人与集体共度难关。他熬过来了,现在也成了旅行社的合伙人。去中国台湾的时候,也听当地的导游说,那时候,她是个单亲妈妈,当地安全,但是突然没了游客,她也被迫失业。看着年幼的女儿,她跑去洗盘子洗碗,做卫生工,熬过了最难的时候。如今,她挣钱买了一套房子给女儿做嫁妆。
当大家都抱有强烈的信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的时候,一切都会为我们让路。我们的民族,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是可以集中力量支援灾区的。正如我们之前的森林大火,非典,地震,洪水等等。当年逆行而上的子弟兵们,现在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们,正是中华民族这种逆行而上的精神,我们一定会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