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底伊乐
提到伊朗,或许你对它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旅行,但那些你所认为的伊朗,并不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MehrNewsAgency)29日消息称,伊朗政府当日宣布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入境政策。同时这一签证政策的颁布只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伊朗游客前往中国仍需申请签证。
据悉,这一政策的颁布是为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往伊朗旅游,以此来增加一些本国的旅游收入。
早在年10月,伊朗就修改了之前护照贴签的政策,变为无纸化的电子签证。此外,考虑到有美国制裁的影响,也不会在来访外国游客的护照上盖签证章。
免签的消息一出,人们对伊朗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奇了,毕竟这个神秘的地方与我们认知中的它有很大差别。虽然不知道免签的具体实施日期,不过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伊朗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地方,特别是古波斯帝国年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伊朗是一个既矛盾又开放的国家。人们在这里经历过保守专制的时代,也度过开放自由的时代,一部分人坚持宗教保守,神权不可侵犯,一部分人又不喜欢这里的政教合一。
但它能允许两个相矛盾的元素相融、相并存,本真就是一种神奇与开放。于是,这一次我们想尝试用9种方式揭开这里的神秘面纱。
Part1,我们先来到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abadMuseumComplex
去巴列维国王的办公室和寝室看看
萨德阿巴德王宫坐落在德黑兰最北部的山脚,作为巴列维国王的皇家夏宫,它占地面积公顷,其中约有公顷都被绿植覆盖,放眼望去的森林、花园和草坪。由于覆盖的植被很多,这里也是当时王室们专享的避暑胜地。
来这里探索下国王的“办公室”——白宫,和“寝室”——绿宫,当然还有母亲宫、军事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古博物馆等。王宫共有18座宫殿组成,宫殿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建筑面积却是宫殿面积的两倍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和地下室。
绿宫里布满了镜面装饰,所以不允许拍摄;白宫的外墙通体采用了纯白的大理石,大理石取自伊朗西南部的克尔曼市,还有宴会厅、礼宾厅的装饰也够奢华。宫殿由伊朗建筑专家设计建造,外观看上去具有德国宫殿的风格,但内部还是保留了伊朗风格。
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这里的9栋建筑成为了博物馆和展览馆,并与年开始对公众开放。去最受欢迎的白宫和绿宫看看,白宫奢华的装饰和绿宫著名的镜厅,还有园区里的落叶,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
伊朗国家博物馆
NationalMuseumofIran
了解古老文明的历史,是来到伊朗的必修课
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必去的一站一定是“伊朗国家博物馆”,因为这里是伊朗历史的缩影。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第一座专为博物馆展览而设计的建筑。由法国建筑家AndreGodard和2位伊朗工匠合力于年至年期间设计和建设完成。博物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古代伊朗馆和伊斯兰时期伊朗馆,分别于年和年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的传统式拱形正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波斯帝国萨珊王朝时期的著名建筑。作为伊朗最大的历史博物馆,这里展示了波斯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文物古迹多达30万件,包括史前文物、公元初到伊斯兰时期的文物和伊斯兰后期文物等,如陶瓷制品、石像、雕刻、陶制器皿、青铜器等。
德黑兰阿扎迪塔
AzadiTower
在45米塔下感受波斯帝国建国的个岁月
阿扎迪塔的全称叫做“阿扎迪自由纪念塔”,位于德黑兰的阿扎迪广场,它建成于年。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叫做“国王纪念塔”,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国王纪念塔也就改名为现在的自由塔了。
阿扎迪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呈灰白色,采用钢筋水泥和块产自伊斯法罕的大理石建成。据说,这个数字是象征波斯帝国建国的个岁月。
大巴扎
TehranGrandBazaar
走近古老市集,挑选自己中意的小物件
大巴扎是伊朗德黑兰有名的商贸聚集地。巴扎是“集市”的意思,但这里的集市还真有点与众不同。
它并非只是一条短短的商业街,大巴扎非常大,像一座迷宫一样,时不时你会被这里相似的街道和小广场弄晕方向。大巴扎有很多的门可让你走出这个迷宫,但只有一次次再进去才能感受到这座迷宫的魅力。
大巴扎按分类的不同汇总聚集了众多的商家。很多本地人和游客都会来这里选购想要的商品,不妨来这感受下伊朗人最接地气的生活日常。
地毯博物馆
CarpetMuseumofIran
编织地毯、波斯毯,看看那些最精美的艺术珍品
伊朗被认为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祥地,早在公元前年伊朗就已经有了编织地毯。编织技术的高超、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的精美,让编织地毯极具艺术和收藏价值,久而久之,人们用它来象征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并把它视为传家宝。
伊朗地毯博物馆就坐落在德黑兰市中心,这个年落成的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平方米。地毯博物馆的造型也很独特,外观看上去就像一个地毯织架,内部分上下两层,一层陈列各种馆藏地毯珍品,二层举办临时地毯的展览。
对伊朗人来说,名贵的地毯比黄金、钻石还要珍贵,有的还和名画、古董一样可以用作保值品。地毯因为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态,如今许多绘画、家具和时尚装饰中都融入了地毯的印迹。世界各地的许多宫殿、著名建筑、豪宅和艺术画廊博物馆也都把波斯地毯作为珍品收藏。
Part2,我们来到波斯帝国的夜莺之城——设拉子。
设拉子,一直以来都以一种独特的美存留在人们印象中。波斯大诗人哈菲兹就用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
如果一位设拉子的美女,
有朝一日能对我钟情。
为了她那颗美丽的美人痣,
我不惜把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献奉。
设拉子就像一个粉红色的世界,这里有粉红清真寺,也有马哈尔卢盐湖。作为波斯文化的中心,它已经有超过年的历史了。
莫克清真寺
NasirAl-MulkMosque
伊朗网红清真寺里有个粉色的世界
伊朗真的有太多的清真寺了。在伊斯法罕能看到“国王清真寺”、“聚礼清真寺”、“阿米尔乔赫马克清真寺”,在马什哈德能看见“戈哈尔沙德清真寺”,在设拉子能看到“莫克清真寺”和“瓦基尔清真寺”……
莫克清真寺又被称作“粉红清真寺”,这或许是中国游客最熟知的伊朗清真寺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中国游客在这里拍照,为了一睹这里最绚丽的花窗。
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阳光通过彩色的玻璃窗照射进房内,撒在五颜六色的地毯上、经书上、石柱上、石墙上,仿佛进入了彩色的世界一般。
其实粉红清真寺最早建于年,虽然经历了约年的岁月,但目前依然非常完好的保留着原貌。除了欣赏色彩斑斓的房屋外,寺内墙壁上的花砖也很值得一看。
马哈尔卢盐湖
MaharlooLake
除了澳洲,伊朗也有粉红色的盐湖
别以为只有西澳大利亚才有粉红盐湖(赫特泻湖和希利尔湖),距设拉子市区车程1小时的地方也有粉红色的盐湖——马哈尔卢盐湖。
随着阳光照射强度和角度发生改变,湖水的颜色也会由粉红变为绛红和紫红,颜色越来越深。可以把它和西澳的粉红盐湖拿来作对比,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Part3,我们来到了旅游城市——伊斯法罕。
三十三孔桥
AllahverdikhanBridge
在三十三孔桥里,像当地人一样轻声吟唱
三十三孔桥原名叫做“阿拉威尔迪汗桥”,是以它的设计师阿拉威尔迪汗的名字来命名的。它位于伊斯法罕的市中心,是座长约三百米的双层多拱桥,横跨了流经市中心的扎因代河。
伊斯法罕共有11座桥,三十三孔桥是其中最长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一度成为伊斯法罕的明信片和地标性的景点。上下两层共有三十三个孔,当地人很喜欢在这里吟唱和聊天,每一个孔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Part4,我们来到了与沙漠共生的——亚兹德。
多莱特阿巴德风塔花园
DowlatAbadGarden
这里是欣赏沙漠绿洲般风景的绝佳位置
波斯花园,是伊朗人们对伊甸园的所有寄托和向往。如今很多传统宅院依然按照经典的波斯花园样式建造,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宫花园”、卡尚的“FinGarden”、设拉子的“EramGarden”,还有亚兹德的“多莱特阿巴德风塔花园”。
风塔,是亚兹德的城市象征和地标之一,很多人会把这个沙漠之城又称作“风塔之城”。在这座城市里,大到政府,小到私家小院,都有风塔。
实际上,风塔可以理解为是这座城市的天然制冷机。在室内的地下室挖出水井,井上修建一个四面透风的高塔,当风穿过风塔经气压差被送到塔下,会带着水井上的湿冷空气吹回室内,这样一个天然制冷机便产生了。
多莱特阿巴德风塔花园,建于18世纪中期,年作为波斯花园的一部分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高33米的风塔是它的标志,在数百米开外便能看到这座伊朗最高风塔。
Tips
美食:
伊朗的饮食以面食为主。街上卖的各式各样的饼,薄的、厚的、用石头烤的,很像中国新疆饭店里的馕。
此外,伊朗人也很爱喝红茶,不论在家里还是野外,他们都会准备一个小小的煤气罐,罐的顶部有一个小架子,放上一只小水壶,就可以随时煮茶喝了。
除了喝茶,水烟也是伊朗人的另一大爱。这个起源于印度,随后在波斯开始流行的阿拉伯水烟,所使用的烟草是与蜂蜜、各种水果混合而成的,有苹果、柳橙、凤梨、草莓、咖啡、口香糖和可乐等口味。
文化习俗:
“塔洛夫”是伊朗的一套复杂的礼仪体系。它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想请当地人吃点什么或喝杯饮料,一开始一定会被拒绝,在拒绝多次后,最终他们才会接受,别以为这是客套,其实这就是伊朗人的塔洛夫。
再比如同伊朗人一起用餐,他们一定不会去动餐盘里的最后一口,这也是塔洛夫,通常人们会把这最后一口戏称为“塔洛夫食物”。
从待人接物、琐事到重大决策,他们都受塔洛夫行为的影响。如果不好理解,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习俗里的“客套”吧。
实际上,伊朗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体验。当你来到这里时,你会感受到它随处可见的矛盾和融合,而这对于旅行本真而言,实在是太有趣、太特别了。
最后要提到的是,7月1日马汉航空开通了中国的第4个航点深圳往返德黑兰的直航。也就意味着,如今人们可以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地直飞伊朗德黑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nstagram、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