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丁时照李红郑恺
深圳蛇口,这个中国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的地方,如今变成深圳最大的国际化社区。居住在深圳蛇口的美国人杰恩最近特别忙,他与专家、原住民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开了好几个会,逐字逐句对《蛇口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修订。杰恩在蛇口住了13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地道的中文名“仁义”,普通话说得很溜。杰恩说,蛇口与家乡旧金山很相似,都处在大湾区,文化上很包容,创新特质明显,“老外”在这里从不见外。
蛇口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端,年7月8日,蛇口炸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40年沧桑巨变,蛇口从一片滩涂蚝田建设成为一个包括总部基地、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滨海休闲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交流门户。目前,多个国家的1.5万多名外国友人在此工作和生活。
“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蓝涛说,蛇口的国际化源于改革开放,发展于政府引导,壮大于专业分工,融合于社会参与。蓝涛说,在基层共建共享中,他们坚持以文明多元共存、文化互鉴互融为粘合剂,打造出了一个不同肤色不同母语、五色交辉八音合奏的幸福共同体。
为了服务外国人,蛇口街道建立了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