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线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年中国出境旅游保持平稳发展。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目的地结构和客源地结构上。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规模达到1.55亿人次,相比年同比增长了3.3%。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亿美元,增速超过2%。
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结构依然保持稳定。年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依然以亚洲周边目的地为主,港澳台依然是最主要的目的地。总体来看,我国出境游客的结构占比中,赴港澳台游客占比高于出国游客的占比,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国出国游客的占比自年以来不断提升。
我国出境游在洲际目的地结构占比中,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和其他地区。赴亚洲和欧洲的游客都有增长。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五位依次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缅甸、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变化依然明显,高峰集中,但是其高低峰值相较于去年有所不同。年的1月、5月和7月是出境游的旺季,9月、10月和11月则是出境游的淡季。年的出境游旺季则出现在7月、8月和12月,淡季出现在5月、6月和9月。
在疫情冲击下,年的出境旅游发展基本停滞。自疫情爆发以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建议国门非必要不参与出入境旅游的建议,减少人员跨境流动。从大年三十开始,旅游系统的工作重心由“繁荣市场、保障供给”调整为“停组团、关景区、控疫情”,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线上旅游产品”和旅游团全部停止出行,所有旅行社暂停组团和地接业务。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团队旅游、个人旅游(含深圳“一周一行”)签证。至今也暂时未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
受疫情的影响,出境旅游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年、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正数,而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负数。
事实上,疫情使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暂时中断,但是相关方的努力一刻也没有中断。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坚决保障出境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还从产业端发力,先后推出了暂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恢复省内旅游业务、景区预约开放、调整旅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等支持旅游企业的政策,指导地方旅游部门和旅游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并和多方争取有利的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政策和稳岗补贴。这些政策和措施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出境旅游市场主体的信心、增强了生存发展的能力,有益于出境旅游的复苏和振兴。
出境旅游市场的长期因素保持稳定,出境旅游的发展基础依然强固
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亿美元,增速超过2%。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状态,经济平稳。尽管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坚定的增长态势。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增速成功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这些表明出境旅游发展的经济支撑依然强固。
可以看到,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保持收敛态势,典型城市的出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包括交通、签证、支付、语言环境等在内的出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都有利于出境旅游的长期向好。
目的地的竞争,通过中国出境游客的满意度的体现出来。年,目的地依然出现了更激烈的满意度竞争,这种竞争会在疫后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疫情下,出境目的地和相关市场主体都在努力
主要出境目的地一方面采取关闭边境、切断交通等方式防控疫情影响,一方面在对扶持和帮助包括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旅游企业的同时,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和推广,力图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竞争中保持更优势地位。这些措施与我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一起,产生了多重作用,虽然目前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活动暂时失去了开展的基本条件,基本停止,但是出境目的地也在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信心,力求为未来的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疫情下,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反应迅速,在保障游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游客权益的同时积极自救,谋划和准备未来。疫情爆发初期,第一时间启动安全保障机制,暂停业务经营,全力抗疫。推出免费退改,升级重大灾害保险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分布在世界各地,带团出境的领队、导游尽己所能在境外采购防疫物资,并采取自行托运或通过航空公司等方式,将境外生产、符合医用标准的疫情防护用品带回境内,再通过快医院和其它防控疫情需要的地方,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
同时,出境市场主体尽力缩减成本费用支出,努力争取活下来。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修炼内功,培训员工,对各类业务的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力求维护好与目的地和资源方关系,通过直播、线上业务探讨、产品预售等形式保持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市场,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市场主体尝试转战国内旅游市场,聚焦有潜力的业务模块。
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极转型,探索疫后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