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戴斌院长应邀先后在烟台、丽江、上海等地出席行业活动,并围绕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发表演讲或授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这一目标确定为国家意志。对此,“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均做出了重点部署,并作为专项任务加以落实。从前期研究成果和公开信息来看,制订标准、项目入库、投资完善、考核验收、公开发布,将是各级政府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常规动作。我们的主张是从需求侧入手,从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度假的新需求出发,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与世界级旅游城市、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旅游产业化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借鉴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旅游度假区的经验,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稳步推进海滨、海岛、山岳、森林、湖泊、历史文化名城、主题公园等类型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1]
一、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度假产品,我们就建设什么样的旅游度假区
与欧美国家的夏季海滨和冬季滑雪的集中休假不同,中国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旅游、本地休闲和多样化度假。受疫情影响,微旅游、微度假成为近年来人们调节身心的现实选择。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工作时间近年来稳中有升,休闲时间稳中有降。有意思的是,城乡居民对休闲时间的节点选择变得更加灵活,在非周末也会利用下班时间参与休闲活动。年的国民休闲专题调查表明,选择在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外出旅游、休闲和度假的受访者分别为8.4%、22.1%和42.2%。数据表明,国民休闲度假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不确定性,淡季趋平、旺季更旺的特征十分明显。丰富多样的国土地面貌、气候气象和历史人文,使得休闲度假空间呈现出非集聚特征。乡村、古镇、海滨、海岛、湖泊、森林、草原、主题公园,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国民的休闲度假地。随着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多数旅游度假区的客源结构的老年人比重上升,使一些地方的度假产品开始呈现康养化趋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包括旅游度假在内的积极休闲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要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基于中国的文脉地貌向中国人民和各国各地区的游客提供世界级的度假体验。十四五期间,各级各类旅游度假区应当兼顾本地居民和旅居者的社区休闲需求,都市居民的郊野游憩需求,以及异国他乡旅游者的度假需求,构建旅游者、旅居者和本地居民的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每个旅游市场都有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消费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既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