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风骨永传民俗学视野下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创建了蒙古民族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大蒙古国。而今天,成吉思汗在他的后人,在广大的蒙古民众心目中是神圣的先祖和共同的祖先。这个曾经的历史人物,现如今固化在了民间精神世界,被民众所祭奠。正如德国学者海西希所说:“历史上的成吉思汗被神化成了先祖的亡灵”。这个神灵就在我们身边,并且以全体蒙古人总神祗的身份被人们祭奠,这个历史至今为止已经持续了近年时光。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乞颜氏孛儿只斤人。公元年诞生于斡难河畔的迭里温——孛勒荅黑草原上。他继承父业,统一了群雄相斗的蒙古各部,于公元年在斡难河源头,召集大会,立起九脚白旄纛,建立了大蒙古国。继而创建了横跨亚欧大陆版图的宏伟大业,公元年,在最后一次攻打西夏时,在西夏朵儿蔑该城(今甘肃清水县附近)逝世,享年66岁。

成吉思汗逝世后,按照蒙古可汗安葬之地严格保密的习俗,诸将奉柩归蒙古,护柩之士卒在此长途中遇人尽杀之。为成吉思汗举行葬礼后,葬之于怯绿连、斡难、秃剌三水之源头,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在那里营造了万世的陵寝,成为了全体蒙古民众的奉祀之神。而其真身归葬何地,至今无人知晓。

蒙古人崇拜天地,崇拜大自然。人去世后,将其遗体与大地、大自然融为一体,对陵墓看得很淡,但非常重视对灵魂的祭祀。按照蒙古人传统习俗与观念,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就是成吉思汗的象征,比其他的葬身陵墓更为重要。所以,成吉思汗陵在蒙古人心目中仍然是祭祀成吉思汗神灵的宫殿,而不是陵墓。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的达尔扈特人,至今不称成吉思汗陵为“陵”,而将其尊称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院落”或“八白神灵”。

成吉思汗陵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遗产,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望成吉思汗陵的达尔扈特人世世代代默默奉献,完整地保留下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正如在采访当中,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那楚格主任所说,祭祀、陵寝、达尔扈特三足鼎立,架起了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体系。

一、神圣与世俗——祭祀历史与文化

成吉思汗逝世之后,当时的监国大臣、成吉思汗四子托雷,将成吉思汗遗体运往故乡的途中,在木纳呼格布尔(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建立了白色宫帐,安放成吉思汗一些遗物,进行供奉。将大汗遗体运回漠北密葬后,托雷派以乌达吉千户长所属兀良合部千人守护成吉思汗墓所在地也客霍日克(大禁地)。在鄂尔多斯和漠北建立的成吉思汗白宫,成为大蒙古国的“奉祀之神”,“全体民众的总神袛”。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汗即位之后,在都城哈剌和林建立成吉思汗祭祀宫帐,由守护成吉思汗斡尔多的卫士负责守护和祭祀。贵由可汗与蒙哥可汗执政期间,亦继承了前辈所建立的祭祀传统。

元朝时期,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时,在上都也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宫殿。每年他都带黄金家族成员到上都,参加蒙古传统祭祀活动。《元史》《祭祀志》记载着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属忽必烈钦定,很多的研究者依据上述历史文献,认为现在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八白宫设置和主要的四季祭祀礼俗均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影响。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忽必烈所设八室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八白宫的神灵设置唯有始祖成吉思汗相同,其他均不同,为什么出现不同陵寝设置的情况?其缘由至今都没有人说清楚;再者,四季祭祀制度的祭祀内容和祭祀时间,与现在的成陵祭祀是否一致也有待考证。

在北元时期,因政局不稳,几代蒙古可汗征战南北,成吉思汗八白宫随之迁移多处。年,巴图蒙克达延汗统一分散的蒙古各部,将全体蒙古划分六个万户,并将分散的成吉思汗八白宫集中在鄂尔多斯万户,重新规范了祭祀制度。年以后,博地阿拉克可汗时期,将八白宫由右翼鄂尔多斯万户和左翼察哈尔万户分两部分供奉。

年林丹汗去青海途中,在鄂尔多斯留下了“全体民众總神袛”组成部分,在察哈尔万户供奉的额希哈屯白宫、大蒙古国的查干苏勒德(九斿白旗)、阿拉格苏勒德(花纛)等祭祀圣物及守护、祭祀这些圣物的部分察哈尔部民众。从此,成吉思汗八白宫及旗徽等奉祀之神,全部集中在鄂尔多斯。谈起成吉思汗陵祭祀仪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那楚格主任真是滔滔不绝,有条有理,令人钦佩。充分展现出了作为一名学者型地方官员的内在文化修养。

他说:成吉思汗祭祀是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他的内臣要员们,当然那时候也没有达尔扈特这一称呼,都是些宫廷守卫组成的人员开始了保护陵宫和祭祀陵宫的活动。当时的祭祀活动是按照萨满教方式进行,主要有祭祀先祖和祭火等,基本是蒙古族古老的祭祀仪式。那么到了斡阔歹汗时期祭祀基本达到系统化,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仪式等。达尔扈特的出现是在忽必烈斯钦汗时期,忽必烈斯钦汗时期将四时大典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

那楚格主任还说到,四时大典也不是忽必烈斯钦汗空想出来的,每个祭祀活动都有它的历史积淀。过去,不叫四时大典,叫四时宴会。宴会是什么意思很清楚,是聚会,是娱乐。所以说将聚会日指定为祭祀日的时候,祭祀与聚会二者结合在一起。近些年来,我们通过翻阅资料和学习研究发现,四时祭奠都有其明确的法律和经济生产活动目的。

如三月二十一查干苏鲁克祭祀,为什么将这一天指定为祭祀日呢?原因是,在过去蒙古草原进入春季,马驹、牛犊、羊羔等开始吃上新鲜的青草,同时牧民也会吃上鲜奶。这个过程跟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祭祀活动本身跟经济、政治、法律和宗教信仰相关,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祭祀仪式,也不能简简单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祭祀仪式。

说起来我们这个祭祀包含着多种礼仪、习俗的内容。从经济方面来说,对蒙古人来讲挤奶生产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生产活动之一,那什么时间开始挤奶呢?即三月二十一开始,因此这个祭祀也称作“厄苏格祭祀”、“撒出拉嘎祭祀”或者“查干苏鲁克祭祀”。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认为牛马等五畜是上天赐予的,也可以说是天、地、人结合的思想。三月二十一开始挤奶,那么将这个新年以来的第一次挤出的鲜奶祭洒予上天,表达对上天的感恩,感谢上天赐予丰富多样的东西。

夏季祭祀。夏季淖尔祭祀是阴历五月十五,这个时候是草原奶食产品达到顶点的时节,因此叫淖尔祭祀。意思是牲畜奶子像湖泊一样溢满草原。这个时候,包括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也是,主要为了奖赏他的文武大臣们的功绩,钦点每位功臣的事迹,该给予什么样的奖励等,都在这一天进行宣布。奖赏过后就要举行盛大的宴会,用湖泊一样多的鲜奶举行祭洒仪式,先进行取悦天地的仪式,然后是大家共同享用美食美酒,举办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秋季斯日格祭祀是阴历九月十二日。九月份说明天气逐渐变冷,这个时候你要是还将放任马驹和牛犊任由吸食母乳,母畜无法积累足够的脂肪,那么如果遇到冬季白灾母畜将无法过冬。因此叫斯日格祭祀。斯日格是防止幼畜吸食母乳的一种器具,绑在幼畜嘴部带尖刺的东西。这一天,马驹子拴在绳子上,进行祭洒仪式,之后就不允许马驹等幼畜再行吸食母畜。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法律的问题,即从当天起谁也不许解开幼畜嘴上的斯日格,违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说,这一天的斯日格祭祀仪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法律的宣布日,祭祀仪式让全体民众知道一个生产季节的更替,而且带有强制性意义。比如说,当时的成吉思汗时代有皇家牧群,有大量的马倌、牛倌等人员为其服务,怎样管理这些人,如何使这么多的人步调一致地禁奶,就是要通过这种祭祀仪式的举行来宣示。如果这一天之后还要挤奶,使得牲畜瘦弱而无法过冬,那么将会追究你法律责任。所以说祭祀仪式在当时起着一种法律颁行的功用,形式上是大型宴会或聚会。

谈完四季大典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那楚格主任还说到,当时的八白宫承担着多个角色任务。如黄金家族权力更迭的时候,继任者一定要来到八白宫进行祭祀仪式,宣告自己是谁谁的后代,第几代人,将要继承什么样的职位等均一一禀报,形成某种政治宣誓仪式。

四时大典由忽必烈斯钦汗制定实施,举行什么样的仪式,怎样进行祭祀活动等,同时也制定了达尔扈特的职责权限。如,八个雅木特德:太师雅木特德、太保雅木特德、彻尔彼雅木特德、哈斯嘎雅木特德、洪晋雅木特德、宰相雅木特德、图利雅木特德、呼和雅木特德等,各有各的职责任务,这些职责任务和祭祀礼节等汇编成册,形成了当时一个祭祀《金册》。不管延续几代人、时间过去多久,祭祀传统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下去,不得改变。

从上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那楚格主任所谈内容中可以看出,四季祭奠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信仰等世俗的功能,有时这些世俗的社会功能又相互交叉,使得祭祀活动几百年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信仰的强大内力,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敬仰前人伟大的文化创造力。

成吉思汗祭祀从13世纪以来在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中世世代代相传,使成吉思汗祭奠从未中断。元朝至顺元年(年)所著《十善福白史册》中记载的“成吉思汗系母马九十九匹,祭洒鲜奶”的仪式及苏勒德威猛祭等祭祀内容和形式一直保留至今。

成吉思汗祭奠一年举行多次。祭祀活动分为日祭、月祭、祝福祭、公羔祭、台吉祭、香火祭、奉祭等。忽必烈钦定的成吉思汗四时大典,更为隆重。四时大典包括农历三月二十一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五月十五日夏季淖尔大典;九月十二日秋季斯日格大典;十月初三冬季达斯玛大典。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奠,与春季查干苏鲁克祭奠几乎同时举行。其中有日祭、小祭(月祭)、大祭(年祭)、龙年威猛大祭等。除此之外,在鄂尔多斯的查干苏勒德、阿拉格苏勒德以及其他所供奉的圣物,都有各自的祭祀规程。

成吉思汗陵园对外开放是年之后的事情。那么很多人就理解为成吉思汗陵祭祀仪式过去是个封闭的、内部的祭祀,也就是鄂尔多斯人的,往更小了说只是达尔扈特人的祭祀,对此那楚格主任给予了回答。他说,不是的,这个过程说来比较复杂。实际上成吉思汗陵祭祀神不仅仅是鄂尔多斯的神灵,而是全体蒙古人的总神祗。70多年前祭祀的时候,全蒙古各盟旗都派人来拜谒和祭祀。不仅这样,还有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图瓦等国的人也都前来拜祭。

但是到了年出现了一个变化,日本侵入到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当时的日本提出“如果想占领中国,首先要占领蒙古和满洲。而想统治蒙古人,首先要占有成吉思汗陵”,就现在的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庙⑤也是日本人修建的。当时,日本派出特务乌吉达悄悄来到鄂尔多斯,会见了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扎萨克旗旗长沙克都尔扎布,会见的主要目的是要将成吉思汗陵东迁至日本人占领的归绥。

沙克都尔扎布时任国民政府委员,与蒋介石私人关系也很好,他迅速向国民政府通报了日本人的意图。在国民政府的积极策划下,年成吉思汗陵正式西迁。据翻阅前人回忆录得知,最初西迁的目的地是青海的果洛,后来在迁徙途中改变了线路,到达了兰州附近的兴隆山,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年,西迁过程中达尔扈特人始终伴随在陵寝左右。

成吉思汗陵西迁之后,这里的祭祀活动就无法再有从前的规模了,其他地区的蒙古人来祭拜的也逐渐少了很多。

年,西部青海等地陆续得到解放。当时的西北军阀马宏逵怕成吉思汗陵寝落入共产党之手而将其转移到了青海的塔尔寺。

年,内蒙古政府成立了成吉思汗陵迎灵代表团,同年4月7日将陵寝接回到了大伊金霍洛。当时的迎灵代表团成员36人目前健在的只有两位了,一位是代表团团长克力更先生,另一位是随团记者——内蒙古日报社的斯钦先生,二位老人现在都已经年过九十高龄。

年接回陵寝并逐渐恢复了祭祀,不过没多久,年的“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当时的雅木特德成员都是受害者,受到了严重的迫害。祭祀活动也完全停止,一直到年,又开始恢复了祭祀活动,持续了20多年,达到了现在的规模。

自年到年,已经过去70年时间。在这70年当中,祭祀活动基本失去了与其他蒙古部族之间的联系,其实就连当地出生长大的中青年一代人都不知道这一活动的真实内涵了,认为成吉思汗只受鄂尔多斯人祭拜。其实不然,他应该是全体蒙古人的神灵。

那楚格主任对成吉思汗陵祭祀历史的讲述,对其中历史问题的说明,重在提醒年轻一代人,勿忘历史,勿忘民族文化。

二、神秘的陵寝——八白宫

成吉思汗陵,被人们称为“成吉思汗白八宫”“八白神灵”和“成吉思汗陵”,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称谓。它是从13世纪蒙古汗国及元朝以来,历代蒙古民族公认的正式祭祀成吉思汗的神圣地方,也是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祭祀、拜谒世界伟人成吉思汗的神圣地方。

成吉思汗时期信仰萨满教的蒙古人相信人人有灵魂,人去世之后,灵魂永存。成吉思汗去世时,他身边的人们取下一把骆驼额头上的绒毛,吸取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留下他的灵魂,放进银制灵柩,存放在白色斡尔朵,进行供奉——老雅木特德查戈德尔老人如是讲到。⑦这就是成吉思汗陵寝的前身。

最初的时候并不叫成吉思汗陵,清初期,对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称呼,开始出现“成吉思汗陵墓”之类的称呼,受此影响,成吉思汗祭祀宫帐便成为“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白宫始建于现在的鄂尔多斯和蒙古国斡难河畔两处。而据史料记载和学者研究认为,成吉思汗祭祀白宫曾经还有两处祭祀圣地。一处是《元史》中所记载元大都太庙。至元三年(年)秋九月,世祖忽必烈采纳了丞相伯颜、安童的意见,在元大都建立太庙,始作八室神主,元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城。

另一处是在进行调查访谈的时候听成陵旅游区管委会那楚格主任讲到的:当时的蒙古努图格土地辽阔,成吉思汗祭祀仪式在不同的三个“吉格”(笔者注:吉格是蒙古语,指地点、地方)上轮换举行。现在的鄂尔多斯祭祀地是属于下吉格;中吉格在于现在的锡林郭勒苏尼特旗努图格上;上吉格在现今的蒙古国哈拉和林一带。

那时的祭祀活动是这样举办的,下吉格三年——中吉格三年——上吉格三年,上吉格三年的祭祀结束之后再到下吉格来举行祭祀,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再到后来的时候,随着蒙古势力的下滑和分散,不再进行轮换祭祀。也就是说,过去还有两个祭祀圣地——元大都和苏尼特努图格。关于前三处祭祀圣地,文献史料当中有文字可查,而有关苏尼特努图格上的祭祀活动则鲜有记录。

人们都知道,鄂尔多斯是因为斡耳朵(注:宫殿)多,所以才被称作这个名称。据记载,鄂尔多斯地区原先有29个斡耳朵。其中包括成吉思汗八白宫斡耳朵在内,跟它相关的斡耳朵有6个,如哈撒尔斡耳朵、别力古台斡耳朵、托雷斡耳朵、额希哈屯斡耳朵、窝阔台的苏勒德斡耳朵、诃额仑哈屯斡耳朵等。除此以外,还有苏勒德(注:战旗)斡耳朵十个,如有哈日苏勒德、查干苏勒德、阿拉格苏勒德等,加上洪声乌兰布日耶。

年成陵建成的时候,依照乌兰夫主席的指示将上述这些散落各旗县的斡耳朵聚集在成吉思汗新陵。所以说成陵祭祀神除八白宫神灵之外其他还诸多的神灵在接受祭拜。

成吉思汗陵八白宫是指:成吉思汗与孛儿帖白宫,忽兰哈屯白宫,准格尔伊金白宫,弓箭白宫,宝日温都尔白宫(圣奶桶),吉劳白宫(鞍辔),溜圆白骏白宫,商更斡尔阁白宫(珍藏白宫)。那么,八白宫中祭祀的诸神、神物是怎么形成为今日的情况?它有什么历史文化依据或者说法吗?对此,成陵管委会副主任那楚格先生给予了答复,他说,过去,八白宫中祭祀的诸神是很神秘的东西,一般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很多人只能看到白色的毡房而已,加上油然而生的敬畏感,不得讨论,不能细看。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信仰萨满教,他们认为世间万物来自于自然而回归自然,相信“灵魂永存”的理念。人体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组成,人死将其埋入大地,他将随着时间的流失自然分解,重新融入大自然之中。

那楚格先生认为,蒙古人灵魂有四种存在方式。第一种,将灵魂附在画像或翁根之中;第二种,将灵魂请入敖包或苏勒里;第三种方式,用白骆驼额头上的毛或白羊毛吸收逝者的最后一口气,将其放入盒中保存,称之为翁根。这种方式在鄂尔多斯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为止都有;第四种方式,脐带。将出生孩子的脐带留存,将其装入小布袋里挂在孩子腋下,说脐带是灵魂的居所。

成吉思汗陵寝里保存的正是白驼毛和脐带,“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打开看过,据说还有骨灰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骨灰这就不好说。所以说成吉思汗陵寝实质上是精神灵魂,是思想上的东西,千百年来以传统习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其他祭祀物也都可以这样理解,比如陵寝里祭祀的成吉思汗用过的马鞍、吉劳、弓箭等等,我们不必去探求他的肉体陵寝。陵寝当中的神物、神器既有成吉思汗的灵魂附着物,也有成吉思汗使用过的遗物。

现在的成吉思汗陵于年建成。之前的八白宫是分散的,那么年之后八白宫聚集到了成吉思汗陵,没有了从前的陵宫聚集仪式过程,这对于古老的祭祀仪式是否有某些方面的改变呢?

那楚格主任为我们作出了说明:祭祀仪式没有改变。来年前八白宫分散在几个地方,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聚集在一起。现在的陵地这地方原来供奉有成吉思汗白宫、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宫和商更斡尔阁白宫。商更斡尔阁白宫是成吉思汗宫帐的珍藏室,一直没离开过成吉思汗白宫,就立在成吉思汗灵帐旁边。忽兰哈屯白宫供奉地离这里15里地左右偏西南方向的地方叫黄陶勒盖,人们所说的小伊金霍洛。

宝日温都尔(圣奶桶)白宫、溜圆白骏神马白宫、准格尔伊金白宫原先在准格尔旗境内。我们现在所说的准格尔旗跟古时候不一样,面积小了很多。溜圆白骏供奉的地方是现今的凉城县至包头萨拉齐二百里草场,这一片地区是溜圆白骏的放牧地。这个记录在档案上有记载,建国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工资的记载,每月有45元工资。

这个工资证明是前些年由当地的一个老太太给过我,但现在找不见了,应该还在书架或档案盒里,因为搬家忘了放置地点了。吉劳(鞍辔)白宫原来是在康巴师,分上吉劳和下吉劳分别供奉。关于准格尔伊金,过去达尔扈特说并不知道具体神灵是何物,祖祖辈辈只说是准格尔伊金。祭祀活动前准格尔伊金白宫来到陵地附近,祭祀活动结束后又回到原来的安放地准格尔旗。

那么通过我们查阅的历史文献得知,所谓的准格尔伊金应该是指成吉思汗的两位夫人也遂和也速干才对。但是对此有些老一辈的达尔扈特并不赞同,说准格尔伊金应该是指古日别勒津高娃哈屯的白宫。但还没有具体的依据,只是在《成吉思汗小祭文》最后一段中提到:“沿着木纳罕山阴行进统帅您的蒙古国征服了唐古特国决了希都尔古国王纳古日别勒津高娃为妃的成吉思汗”这么一句,但据我看来并不能说明什么。

因此说,八白宫在伊金霍洛祭祀已经有近年的历史了,清乾隆时期以来的成陵以及祭祀仪式有档案为证。可以说,自有档案记载以来祭祀基本保持了它的传统性特征。当然,至于在清乾隆时期之前有无变化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三、八百年的忠诚——达尔扈特人

守望成吉思汗陵的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他们不仅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而且为继承和发扬13世纪以来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成吉思汗祭祀内容包括系统完善的祭祀仪式之外,还包括诸多的祝词、颂词、祭文、祭歌,其内容与形式涵盖了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信仰、风俗、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塑造了以祭祀文化、游牧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鄂尔多斯民俗传统文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忠实的达尔扈特人,怎么能保存下如此殷实的文化遗产,为他的后人们所享有。

达尔扈特人经历年的历史沧桑,忠实地履行了祖上交付的守护陵寝和祭祀成吉思汗的光荣使命。达尔扈特,是“达尔汗”的复数形式,意为“神圣”或者“担负神圣使命者”的意思。起初守护成吉思汗陵的不叫达尔扈特,而是受托雷委派的兀良哈部落0人,享受免军役的待遇。

到了元朝忽必烈时期,才正式启用达尔扈特这一名称,之前称这一部分人为“守护鄂尔多的人们”。现在居住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周围的达尔扈特人,是年(清康熙三十五年),为了加强八白室的守护,祭祀任务,境内外蒙古盟旗扎萨克协商,由清朝重新分封的五百户达尔扈特人的后裔,他们集中居住在八白室周围,免除差役、税赋,建立了达尔扈特部落,完善了达尔扈特内部管理体制。

据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祭祀文化办公室工作人员斯琴毕力格介绍,达尔扈特人目前在鄂尔多斯大概有多人口,伊金霍洛旗有0多人。过去都说五百达尔扈特,这是当时的忽必烈斯钦可汗制定的祭祀建制,但是后来不断增减,变化也不小。最近的统计显示将近有多户,左右的人口。另据统计,达尔扈特人总共由81个种姓的人组成,有的甚至有朝鲜族人和突厥人。

达尔扈特人有两样基本的职责,也就是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和祭祀成吉思汗的任务。保护职责是指达尔扈特人保护陵寝不受侵犯,防止有人偷盗陵寝内的祭祀神器;再者是祭祀职责,达尔扈特人在祭祀的时候有参与的职责,同时还承担搬运分散在各地的八白宫的任务。主持祭祀仪式的是由达尔扈特人内部选拔而来的雅木特德组织来完成。

雅木特德属于达尔扈特人里面的高层,是贵族阶层。雅木特德组织成员有权享受特别待遇,按现在的情况来说,他们就是成陵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每个月都有相应的工资待遇。雅木特德组织的人员继承关系,简单说就是世袭,父传子,子承父业的形式来一代代传承下去。在过去,一个太师如果年长而不能胜任职务的时候,他要指定某个儿子接替。然后他领着接班的这个儿子到济农处禀报,通过济农批准登记之后才可以正式履行太师职责。

那楚格主任说,现在这个叫济农的组织机构已经不复存在,审批雅木特德的职责由成陵管委会来执行。这个过程既有继承者本人的申请,那么根据申请由管委会讨论之后再行任命。雅木特德组织机构中的人员继承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特色,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踪迹。

总结

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遗产,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望成吉思汗陵的达尔扈特人,世世代代默默奉献,完整地保留下了传统的祭祀文化。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考察祭祀历史与文化、陵寝构建以及守灵的达尔扈特人三个方面,力图呈现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的传承脉络。

参考文献:《西藏和蒙古的宗教》《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多桑蒙古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