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内外媒体记者举手提问。海南日报特派记者李英挺摄
原题:对标最高水平开放形态释放中国改革开放红利——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6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国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请问在下一个阶段,海南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吸引人才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刘赐贵: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也曾经有过10万人才渡过琼州海峡到海南创业,但作为一个年轻的省份,人才基础还是薄弱的,更是一个发展的瓶颈。我们制定了到年“百万人才进海南”的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大力吸引人才。中央组织部和国家各部门对海南大力支持,这两年选调、调配了约名干部到海南各级班子任职或者挂职,时间长达两到三年,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的要求,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省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人才工作委员会,本人任主任,定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为人才发挥才干、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各方面问题提供便利。近两年来,已有超过10万人到海南就业创业。与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十万人才下海南”不同的是,当时曾出现博士在大街上擦皮鞋的现象,因为他找不到工作,而今天10万多人来到海南,都是有具体就业岗位的。近期,海南推出了4万多个面向全球招聘的岗位,年底之前还会再推出一批就业岗位,吸引了几十万海内外人才踊跃报名。
解决人才问题,首先要让人才愿意来,前提是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海南虽然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水、食品,但吸引人才的重点在于能够让他就业创业,这是最重要的。同时,近年来,海南引进了80多家优质学校,引进50多家优质医疗机构,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其次,人才来了要能留得住。近年来,我们招聘来的人才流失很少,说明人才“留得住”。因为海南的政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人才。在自贸港政策公布以后,独特的政策优势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海南就业。
这里要特别讲的是,海南通过产业、企业和项目引才。海南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通过整体引进总部、经营团队等,一个企业就能带来几百上千的人才。近年来,海南的新增市场主体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主体已超过万户。海南独特的政策优势,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和人才到海南来创业。
本地人才是海南目前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两年来,省委一方面抓人才引进,一方面抓本地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是加强培训,每年安排数百人到中央机关甚至国外参加培训。二是加强本地的培训。海南大部分的人口和面积都在农村,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决定着海南自贸港是否成功。我们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居民都进行培训、提升素质,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在职称、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保障,使他们愿意留在农村。前不久,海南表彰了“南海系列”人才,包括名家、英才、工匠、乡土人才等,激励本土人才进一步发挥作用。这两方面工作,海南今后一直会坚持下去。
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非禁即入”
中新社记者: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离不开大批优质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请问企业在海南能够直接享受到的自贸港核心政策有哪些?
沈晓明:我记得两年以前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欢迎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成果”。自贸港建设需要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需要了解我们有什么政策,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公布,我们就从总体方案中提取了60条优惠政策的干货,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