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回国,取道澳门!飞机即将着陆的时候发现窗外乌云密布,想必下了飞机会很冷吧。果真一下飞机冻成二缺,短袖短裤根本hold不住,衣服也没带,也只能勉强进厕所换一件长裤和一个长袖衬衣了,已做好回到南宁之前受冻的准备了。
在机场用剩下的马币换了澳门元。坐车游览澳门小城。
不管去哪旅行,安全一定要保障。到澳门的话提醒一下,不能买一般的境内旅游险,需要购买专业的境外旅游保险,,我买的美亚的,毕竟是老牌子,用着放心,而且延误、医疗费、证件财物之类都能保,挺齐全的。给大家个链接,仅供参考:
澳门对于我来说,可谓是又熟悉又陌生。在印象里,澳门似乎总与香港联系在一起。小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时响起一个铿锵有力的女声:“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们……”这大约又有重要的文告要发布了。重要文告对于小孩子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大的,但澳门的名字却变得耳熟能详。
澳门小时光,从威尼斯人开始,在机场,人流涌上一个免费专线巴士,开往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的建筑特式依照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酒店以威尼斯水乡为主题,酒店范围内是充满威尼斯特色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加上屋顶的“蓝天白云“,仿佛真的到了威尼斯。
威尼斯人很大,慢慢逛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慢慢品味,也可以在一楼赌场看看别人怎么赌博,虽然也看不懂!
天黑之前去港澳码头转车去新马路大三巴,看到了港口的星星灯光!
去往港澳码头的大桥上,可以大概看到欧洲的城市建筑风格形成城市的中心区域,与周围或是哥特式、或是罗马式、或是巴洛克式的建筑一起交相辉映。澳门既然是葡萄牙人来东方贸易的落脚地,城市规划自然也和欧洲的建筑风貌一脉相承。
下了点小雨,雨夜澳门,更有意境。夜晚的大三巴牌坊,没什么游客,跟之前看到的人山人海景象颇有出入,这样的静谧才显得珍贵。
长长的阶梯延伸至大三巴牌坊正下方。大三巴牌坊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大三巴牌坊相对于澳门,就像天安门相对于北京,埃菲尔铁塔相对于巴黎,总之,是澳门当之无愧的地标。大三巴牌坊只是我们现在对这座建筑的称呼,其实其正式名称应该叫做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因为它本是竣工于年的圣保禄大教堂的一个前壁。
夜晚的大三巴人不多,显得有些阴森
与大三巴相连的是新马路街区,出口便是澳门人口中的”喷水池“,世纪是一个喷泉。新马路的建筑风格,更加体现葡萄牙与东方文化的柔和,西式文化烙印很深。
如果说大三巴是澳门的客厅,留给游客;那小巷里的澳门才是澳门人的澳门,这里有澳门度过的岁月,有澳门人的生活,还有留在我脑海里的澳门记忆。漫步于这些小巷子,仿佛能看到的是澳门的历史。
澳门虽然不大,但我觉得值得慢慢的呆上许久,这样才能用心去去感受这座东方小城的文化底蕴,一种独有的中葡文化交融形式,很喜欢这座小城,这座有情调有风味的小城!
生活在澳门这样一个小城里,中国文化与葡萄牙文化相互渗透,原本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在时光的流逝中潜移默化地融合起来。抛开表面的喧哗,走入其中,用心细细地体会,总会在一种风格里发现另一方的存在。这一切是如此协调,全然没有突兀的感觉,如果没有岁月的充分糅合,绝不会如天成一般,散发着自然的光泽。
澳门,本来是陌生的地方,却又曾似相识。离家千里,却在异乡找回了乡愁。大约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一个属于自己的澳门,纵然打拼经年,纵然花树星雨,终有一天,暮然回首,她依然等在灯火阑珊处。
澳门、珠海、广州、南宁,终于回城了。祖国的怀抱咋这么凉飕飕的!
去东南亚躲避春寒,却没想到回来又钻进了春寒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