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安徽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年3月15日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扎实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GDP).6亿元,居全国第11位;比上年增长3.9%,居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5.2%,其中工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0.6∶51.5调整为8.2∶40.5∶51.3。预计全员劳动生产率[4]元/人,比上年增加元/人。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4%和10.3%,占比分别为43.8%和33.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8.5%、9.3%、14.8%、22.7%、23.1%、29.6%和8.9%。市场销售中,网上零售额[5].8亿元,增长2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亿元,增长2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6]增长9.7%,快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肥都市圈[7]生产总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4%;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产总值.5亿元,增长4%;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生产总值.5亿元,增长4.1%;皖北六市生产总值.2亿元,增长3.6%;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3.9%;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产总值.1亿元,增长3.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全省农民工共.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

二、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2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夏粮.9万吨,增长0.9%;秋粮.1万吨,下降1.7%。油料产量.5万吨,增长0.7%。棉花产量4.1万吨,下降26.2%。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3万头,比上年增长30%;全年生猪出栏.5万头,下降6.2%。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下降1.4%。禽蛋产量.2万吨,增长9.2%。牛奶产量37.6万吨,增长11.5%。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5千公顷,新增3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1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居全国第6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6%,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1%,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1%。分行业看,40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6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4%,汽车制造业增长15.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8.1%。工业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移动通信手持机、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7.4%、4.7%和2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亿元,增长8.2%;股份制企业.8亿元,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亿元,增长11.6%;私营企业亿元,下降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8元,比上年增加0.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5%,提高0.0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家,比上年增加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增加.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万平方米,减少.4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亿元,下降7.6%;金融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增长0.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8%,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9%。

全年货物运输量37.4亿吨,比上年增长1.7%。货物运输周转量.2亿吨公里,下降0.1%。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下降2.5%。全年旅客运输量3.3亿人次,下降45.3%。旅客运输周转量.6亿人公里,下降39.9%。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9万人次,下降32%,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4万人次,下降30%。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9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5万辆、增长9.3%。民用轿车拥有量.3万辆、增长8.3%,其中私人轿车.9万辆、增长8.7%。到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公里、一级公路达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邮政业务总量.4亿元,增长38%。快递业务量2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增长42.5%和26.5%。年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6万户,增加.3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61.5亿GB,增长33%。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69.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9.4%。其中,外国人44万人次,下降88.4%;港澳台同胞25.3万人次,下降90.9%。国内游客4.7亿人次,下降42.6%。旅游总收入.5亿元,下降50.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亿美元,下降91.9%;国内旅游收入.5亿元,下降49.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收入.3亿元,下降51.1%。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0.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6%,民间投资增长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3%。工业投资下降4.3%,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1万平方米,增长3.3%;商品房销售额.1亿元,增长7.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万平方米,增长0.7%。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滁州东方日升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六安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等个省重点项目开工,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蚌埠泰坦新能源产业园、芜湖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二期等个省重点项目竣工。

年末煤炭产能万吨/年,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9万千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万千瓦。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比上年增长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亿元,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亿元,增长3.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亿元,增长3.8%;餐饮收入.4亿元,下降6.3%。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出口.8亿美元,增长12.8%;进口.6亿美元,增长14.6%。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7.9%和19.4%。

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个,当年实际到位资金.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个,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增长16.8%。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项目个,比上年增长12.9%;合同利用外资51.7亿美元,下降7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亿美元,增长2.1%。到年末,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强企业增加到89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2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4%;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下降25.2%;当年外派劳务人员人,下降37.8%。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个,实际对外投资14.4亿美元,增长5.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2.5亿美元,下降7.1%。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1%。财政支出亿元,增长1.1%。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25.5%,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1%,教育支出增长3.2%。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亿元。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亿元,增长1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亿元,增长16.3%。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6亿元,比上年减少77.5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20只,筹资.6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公司债筹资亿元。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43.6%。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亿元,增长4%;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亿元,增长4.1%。赔款和给付.4亿元,增长13.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6亿元,增长16.5%;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75亿元,增长10.5%。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元,比上年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人均消费支出22元,下降4.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下降0.3%,衣着支出下降12.2%,居住支出增长1.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7.3%,交通和通信支出下降6.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18.5%,医疗保健支出下降1.2%。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3.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8.2%,衣着支出增长2.9%,居住支出增长2.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交通和通信支出下降2.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3.3%,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3%,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万人,全年为15.3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生育保险[11]人数分别为.9万人和万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万人。

年末34.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4.6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所,普通高中所。初中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8%。小学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年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万人。科研机构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6.2万人。

全省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国家大科学装置;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省重点实验室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家,比上年净增家。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项。授权专利11.97万件、比上年增长45%。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9.82万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亿元,增长64%;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亿元,增长85.4%。

年末全省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3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42个(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累计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个;法定及授权计量检定技术机构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万台(件)。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4项、国家标准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项。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1个、有效注册商标76.9万件。

省测绘档案资料馆全年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幅、测绘基准成果点(次),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万平方千米、数据量GB;完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幅、地理国情动态监测14万平方千米、“天地图·安徽”地图网站数据更新.2GB。

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个,博物馆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合并国保项目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8项,省级名录项。

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台78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3]98种,总印数5.6亿份;期刊(杂志)种,总印数0.36亿册;图书种,总印数2.9亿册。年末全省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个,馆藏档案资料4.7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其他卫生机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村卫生室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个,卫生监督所(中心)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41.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万人,注册护士18.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8万张,医院31.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7亿人次。

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28枚金牌、38枚银牌、58枚铜牌。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次,参加活动总人数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约为2平方米。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5.5亿元。

年末全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个,床位36.9万张,收养救助人员12.9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1.6万个,其中社区服务站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5]为种(计算到亚矿种为种)。查明资源储量已上表统计的矿种种(含亚矿种,不含石油、铀、煤层气),其中能源矿种2种,金属矿种23种,非金属矿种81种,水气矿种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9%。

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6.7%。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年末森林面积[16]4.3千公顷,森林蓄积量2.7亿立方米。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9.6千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7个。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2%。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9%,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有5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Ⅲ类为主,总体水质优良。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为Ⅱ类,总体水质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优。巢湖湖区整体水质轻度污染,主要环湖支流整体水质良好。新安江干、支流水质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97%。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4]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年5月份左右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所使用的年均就业人数为预计数。[5]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6]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7]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蚌埠7个省辖市以及安庆市的桐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蚌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省辖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皖北六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六安、安庆2个省辖市以及寿县、枞阳县。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黄山7个省辖市。[8]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除粮食和棉花外,均为预计数。[9]灌溉面积为预计数。[10]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11]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初步统计数。[12]本段中数据均为预计数。[13]报纸、期刊、图书数据均为快报数据。[1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预计数。[15]矿种数据为依据年度储量统计的预计数。[16]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为预计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