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的暴涨(姑且这么叫),毫无疑问是两个因素:
一个是防控政策的调整,取消中风险的说法,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从集中隔离变成了居家隔离,入境航空熔断也取消了。
所以说,最近两三天餐饮旅游方向的上涨就有点无厘头,明明形势比十一期间要严峻,但是指数却轻易突破了,很明显是有资金提前得到了消息。(现在别买了)
今天市场上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CPI数据低于预期。
这个问题在昨天的视频中已经跟大家提过了,就是美国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引发美元美股贵金属原油和全球大宗商品的一轮暴动。
但是说实话,这轮暴动还是太大了,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之外,甚至可以这样说,它可能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事件。
两天前,我还认为美元的弱势应该还不会太快到来,美元指数在反复后,才会跌破10月份的低点。而昨晚美国CPI数据的冲击,让这一刻提前了太多,也猛烈了太多。
关于这次美国的CPI数据和美联储的表态,可以引发出很多问题:
比如美国经济会不会衰退,美国有没有希望,欧洲和日韩这些国家的反抗又有什么进展等等,我们等下再详细说。
我们先回到A股市场,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说一说。
大家可以看到,纳斯达克指数暴涨了7个百分点,而恒生科技指数则直接涨停,相比之下,A股的表现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明显,是大资金这个时候不愿意大批买入。为什么现在的A股不适合马上暴涨呢?包括前段时间我设定一个指数目标的时候,只敢说呢?我们来看下这则新闻:
个人养老金账户和投资准备工作已就绪,基金产品和销售机构名录将于近期发布。
什么意思呢?新成立的个人养老金,还没有开始大举入市。
养老金准备什么时候入市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过美联储和疫情的大麻烦解决之后,我认为在这个位置赢面是很大的。
......
我们再来说回美国的问题,我觉得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个,美联储的真正政策转向是不是已经开始了;第二个,美国的经济衰退风险有多大。
第一个问题,美联储的政策是不是转向,美国的目的达到了吗?我认为80%已经达到了。
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印了几十万亿的钞票,但是出现恶性通胀和债务危机的却是其他国家,美元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升值。
别的国家物价在涨,但是美国人来买你的东西你反而收到更少的美元。如果世界经济是一个零和博弈,谁是大赢家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因素,就是其他国家的反抗。
这段时间,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向美国的对手轮番示好,之前美国不承认的他国领导人,他们跑去示好。想联合他们围堵中国,他们和中国热情互动。
而且法德两国以及欧盟的财长和央行,已经不止一次向美国提出了批评,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再来说日本,之前我说日本可能发动金融珍珠港,它真的来了,除了直接用几百亿美元下场救市之外,日本央行终于宣布,要讨论宽松政策持续性,对推出刺激计划也不排斥。
还有一件事,日本8大巨头要联合起来搞高端芯片了,年量产2纳米,摆明了跟美国最近的政策对着干。
至于中国,除了大家都看到的三次政策工具的使用之外,最近这些凌乱而罕见的K线形态,显示了战况有多么激烈。
谁会顶着中国央行的巨大压力用大资金做空人民币?又是谁在这种关键关口不选择观望大力托举人民币呢?各位猜猜。
总之一句话,美国的吸血已经差不多了。就算下个月美国通胀又起来了,局势也不会回到从前了。
别忘了拜登已经透过口风,自己不保证能降低美国通胀,尽力而为就好。这是不是要保经济为主的意思呢?
最后说一个问题,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有多大。
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是常年被唱空的(为啥?),但是美股的长期表现你们也都看到了。
上一次美联储贸然加息成了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后,美国其实做了很多改革。
我们单说美国的利率,之前美联储和机构一度吓唬市场,说什么利率要涨到5.5。
要知道,08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最多也就把利率加到了5.25。你看现在,美联储不说这话了吧,甚至对美国年的经济都乐观了很多。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认为现在的美股是有配置价值的。
......
再说其它几件事:
1.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似乎是传出了学区房OR房产税的消息,不管这二次真假,我认为这是概率很大的灰犀牛。
地产行业最近最大的利好是银行支持房企发债了,这更可能是希望化解存量风险,不要出现大批量烂尾房,不是转折。
喜欢低价股的话,宁选银行别选地产,尤其MY地产。恒大总部那块地都挂牌卖了。
2.全球前十大汽车半导体厂商之一安森美表示,年公司的碳化硅业务要暴增。这块涉及的A股公司主要是三安光电和上机数控。
3.新冠药板块大跌,其中康希诺从涨15%到跌15%,最高单日亏损达30cm。
我之前举过一个例子,你现在会花几十万买口罩机生产口罩吗?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解决股市的很多问题。
4.美国上市英语培训机构美联英语跑路了。政策扶持的方向,可以选择不做,但是政策调控的方向,千万别做。
当年三条红线画出来时,恒大股票甚至一个月内出现好几次上涨,但是后面就从15跌到了1块钱。
......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请理性阅读,谨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