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一家外资独资进入国内市场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HK)已有百年历史。年,《财富》世界强排行榜发布,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位列位。
不过,友邦保险发布的年第三季度报告,整体逊于预期。12月11日的收盘价77.8港元,市值亿港元,接近万亿大关。
从第三季度报告来看,该季度友邦新业务价值相比年同期上升仅1%至9.8亿美元;如不计入香港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香港市场的表现对新业务价值拖累颇多。第三季度的年化新保费同比降低8%至14.44亿美元;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同比上升6%至67%。
第三季度总体业绩平凡,企业的业务没有明显增长,年化新保费甚至有所降低。新业务价值利润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部分业务区域的税务政策变化,新业务价值亦无惊喜。友邦保险业绩表现差强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呢?
增长空间受限
内地居民赴港购险的最高峰是在年,为香港保险贡献40%的保费收入,而后连续三年逐年下滑。
从宏观层面来看,友邦保险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亚洲。目前国际政治和贸易局势紧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利率环境偏低,国内市场经济波动剧烈,消费者信心不足。短时间内,宏观经济态势不会有太大改善,或许可能愈演愈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保险行业是顺经济周期的行业,在当前环境中会受到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友邦保险于年起源于上海,目前业务覆盖亚太区18个国家。从年中报可知,友邦的业务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新业务占比最大。其中,香港地区新业务价值达到9.45亿美元,占比第一,为39.6%,同时中国内地新业务价值达到7.02亿美元,占比第二,为29.38%。泰国业务占比第三,为9.0%,新业务价值为2.15亿美元。
友邦在香港地区的业务主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赴港旅游人数降低,在港购买保险的数量也同比下降。而内地居民如果要投保香港保单,必须亲自到香港投保,如在境内投保,则属于“地下保单”,不受两地法律保护。
内地居民赴港购险的最高峰是在年,为香港保险贡献40%的保费收入,而后连续三年逐年下滑。目前来看,由于环境以及监管对于赴港购险的诸多限制(例如不能通过银联直接支付香港保费),内地游客对业务的贡献率仍会保持较低水平。
中信证券表示目前香港市场业务疲弱,而友邦保险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业务也都增速放缓,包括中国内地。除非中国增长加速或者亚洲其他国家出现跳跃式增长,否则目前股价的上涨空间有限。
内地业务“新变化”
政策的宽松导致友邦保险即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
友邦保险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广东、天津、石家庄设立全资子公司。
第三季报显示,友邦保险在内地实现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4%,内地是友邦增速最快的市场分部。不过,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保险业对外资险企开放进一步扩大。
年10月15日,外资保险准入门槛降低,取消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诸多条件,包括应当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条件。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
政策的宽松导致友邦保险即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届时友邦是否还能发挥自身的外资优势,还是未知数。不过,对于在内地布局多年的友邦而言,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先行优势,但是对其业务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第三季报显示,内地的新业务价值利润率高达93.2%,远远高于其他分部均值66%。从公告来看,内地的税务政策变化使得保险业务佣金税收抵免增加,从而推高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但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如此高的最可能是原因友邦保险产品的“贵”。
不过,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外资保险门槛放宽,内地保险业务的高利润率能否长期持续,仍有待商榷。
“贵”能否成为护城河?
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必然会带来更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运营难度。
友邦预测未来中产阶层人口会大幅上升,所以友邦保险的定价、定位无疑不表现是为中高端客户进行服务。
“友邦的产品是保险中的奢侈品”。友邦的“贵”,是众所周知的,但仅仅是因为“全国唯一全外资险企”、“百年友邦”和所谓的“最优秀代理人”,消费者就会为品牌溢价买单吗?
分析来看,友邦的重疾险有几点不太人性化的地方,包括轻症只保障到75岁;捆绑销售其他险种等。
简单将消费者分为低、中、高端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消费者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