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东方之珠”,如今在“绝境”里求生。
近日,深圳河两岸的景观有着巨大差异:深圳一边,春节期间本土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香港一边,第五波疫情持续发酵,确诊病例接连破新高。
根据香港卫生署最新的消息,2月14日,香港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再次突破新高,包括例本土病例以及19例境外输入病例,共计例;仅是2月7日-13日这一星期内,香港就累计新增例本土病例,平均每日新增超过千例。
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
令人咋舌的是,从疫情暴发自2月14日这两年间,香港全境累计也只有例阳性检测个案,而上周至今短短8天内新增的余例本土个案就占了超过总体的1/3。
出于对病毒的恐惧,大批香港市民申请回内地躲避疫情。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上周累计有名访客通过深圳湾口岸从香港入境内地,深圳口岸还因此发布公告称,深圳湾口岸近日预约健康驿站持续满员,接转资源能力严重超限。原本该口岸是一部分内地旅客前往香港的中转处,如今却成为了香港人逃离疫情的通道之一。
年2月9日,正在排队等待新冠检测的香港市民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也让香港旅游业再次陷入绝望。业内众多人士不愿再坐以待毙,年初,包括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徐王美伦在内的一批旅游精英联名“上书”至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请求政府救旅游业于水深火热之中。
年初香港旅游业议会联名致信林郑月娥请求援助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01
疫情与封关
给香港旅游业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在绝境里求生,是当下对香港旅游业比较贴切的形容之一。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年访港旅客(除去香港本地游客之外的全球游客)共有人次,相较于年的约万人次,同比下降了97.4%;与年的将近万人次相比就更加没有可比性。值得一提的是,自年的修例风波以来,香港已经连续三年录得访港旅客人数的下降。
数据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年,不过夜旅客与过夜旅客的数量比约为1.35:1。但自疫情暴发后,由于入境香港需要进行隔离,因此绝大多数旅客需要留港过夜。上述年的数据里过夜旅客共计人次,占总人次的97.58%。原本该占比上升将极力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但考虑到访港人数下降幅度巨大,该占比上升的意义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数据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香港旅游优势在于便捷的出入境政策以及发达的零售业与服务业,特别是在年后港澳个人自由行开放以来,香港多依赖非本地游客拉动旅游消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封关,让绝大多数非本地游客被“拒之门外”,对此香港旅游业可以说是毫无防备。
况且,香港本地游市场对整体香港旅游业的贡献也是极小的。回看香港旅游发展局近10年间公布的旅游数据,全盛时期香港一个月就有超过万人次的非本地游客访港(年1月),而香港本地人口也才只有万人左右(年年中数据,数据来源自香港政府统计处)。因此不难看出,短期内,香港难以通过发展本地游市场来弥补入境游关闭带来的损失。
剖析往年香港非本地游客以及旅游收入的结构,可以发现来自内地的游客占绝大多数比例。
年香港共有超过万访港旅客,其中来自内地的就有万人次,占78.29%。即便在疫情暴发的年,这个占比也仍然高达75%。就旅游收入而言,根据香港统计年刊(年版)显示,内地游客在年一共为香港提供了约亿港元的旅游消费,占总体的77.87%。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以及香港统计年刊
可见,香港旅游收入中的绝大部分都由内地游客拉动。于是也不难理解,目前港府以及香港旅游业界对内地与香港尽早开放免隔离通关的强烈诉求。
但由于通关迟迟未能敲定,可以说自疫情以来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是属于停滞的状态。2月14日,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在立法会上透露,目前全香港约间旅行社中,已有间破产倒闭,剩下的大多也仅是保留商业登记,并未开展业务。
虽然香港政府没有公开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数据,但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零售、住宿以及膳食服务行业的失业率仍高达5.4%,在各行业的失业率中排名第二。
支援旅游业已经成为香港政府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香港政府在疫情暴发后至今也推出了总计六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多次支持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例如最新一轮的基金向旅游业相关的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发放了现金补助,相关旅行社最低可一次性获得港元的津贴。
但发放补助也只是缓兵之计,防疫以及通关问题一日未解决,香港旅游业就不可能迎来全面的复苏。
02
有人留,有人走
香港旅游业的众生相
细分到旅游旗下的各行业,香港不同旅企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人苦苦支撑,有人则趁早离去。
1.景区:两大主题公园双双亏损,至今仍然闭园
作为香港的两大头号目的地,于疫情期间香港迪士尼乐园以及香港海洋公园都遭遇了4次短期的闭园停业,营运情况令人堪忧:
香港迪士尼乐园在去年中旬公布年财年业绩,其中提到年财年收入约为14亿港元,同比下跌76%;未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5亿港元,净亏损为27亿港元,这已是香港迪士尼连续六年出现亏损。
数据来源:香港迪士尼乐园各年财政报告
疫情下,香港迪士尼乐园主要靠本地游客拉动景区收入,年共有游客万人次,同比下跌73%,其中有75%属于本地客源。即便如此,想挽回那损失的73%的客源仍要指望疫情结束以及通关,况且受此次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香港迪士尼乐园自1月7日起宣布闭园至2月23日,届时能否重新开放,还要看防疫力度如何。
而香港海洋公园的性质则有点特殊,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香港海洋公园不时会收到政府的拨款资助。而受疫情影响,香港海洋公园在年5月甚至传出破产的传闻。好在香港政府分别于年以及年向香港海洋公园拨款54.2亿以及67.8亿港元,其中既包括补助,也包括商业贷款,才勉强挽救了大多数香港人的童年回忆。
年1月16日,冷清的香港海洋公园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但即便在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香港海洋公园仍然抵挡不住疫情的打击。据公开数据显示,香港海洋公园/21财年一共亏损万港元,而上一财年则是录得盈余19.22亿港元。此外,于去年9月耗资40亿港元的香港海洋公园水上乐园虽然得以开放,但短期内无法迅速盈利,且还要偿还建造该项目相应的政府贷款(22亿9千万港元)。
由盈转亏、负债缠身,如今又惨遭闭园,不由让人产生疑问,香港海洋公园还能支撑多久?
2.酒店:最低全港仅有29%的入住率,文华东方先行撤退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在年的修例风波前,香港酒店每月房间入住率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在修例风波发生后,酒店入住率急剧下跌,最高录得不超过68%(年10月)的入住率。而疫情让香港酒店雪上加霜,在疫情暴发后入住率最低仅有29%(年2月),经过两年的时间逐步回升至72%(年12月),但还是没办法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
数据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即使有不少本地游客愿意“帮衬”,但疫情仍旧是影响入住率的最大因素。一旦酒店接待携带新冠病毒的住客,后期酒店消毒工作不到位,疫情也会因此传播。不仅住客对此有所顾虑,酒店员工的安全也成为另一个问题,从而影响酒店的正常营运。
有的酒店被政府点名成为隔离检疫酒店,能因此获得不少收入补助,但也有从业者扛不住压力选择退场。去年9月,位于香港九龙的诺富特酒店就决定停业,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将酒店改为商住大厦,完全放弃酒店业务。
不久前,以香港为总部的文华东方也被曝出管理团队大部分高层已经撤离香港。此前,文华东方的运营团队曾在香港驻扎了约25年,针对此次撤离,文华东方的CEOJamesRiley表示,香港已成为孤岛,将香港作为运营总部只会影响文华东方在全球的发展。
3.出行:跨境大巴几近停摆,国泰航空陷舆论危机
受疫情影响,往来粤港两地的跨境大巴大部分从疫情暴发就停运至今。包括港中旅、永东以及环岛中港通的客运公司均已停运往返澳门以及内地的巴士。
剩下有在营运的巴士,多以往返澳门为主,载客量也是寥寥无几。据公开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香港仍有跨境出入记录的巴士共架次,乘客仅为2.8万人次,而在疫情前的年,则显示有万架次跨境巴士以及万乘客人次。
数据来源: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海事处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作为亚洲较为繁忙的航空枢纽,香港国际机场在近两年的营运数据也不尽人意:客运量连续两年的同比下跌率都超过了80%,年仅录得万人次的客运量。
作为香港本土航司的代表,为应对疫情国泰航空大幅度削减了运力,年全年载客人数约为71万人次,同比下跌84.5%;疫情也让国泰陷入财务危机,年国泰至少录得亏损56亿港元,但比年录得的亏损亿港元要低得多。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