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开始,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全国总体疫情态势如何?出入境打开后,国内是否会引发第二轮感染?春运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冬春季新冠病毒相对活跃
在1月8日实行“乙类乙管”,
时机是否恰当?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科学防控的角度,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选择比较适宜的时机。除医学疾病的要素外,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人口,特别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变化等众多因素:
从病人的角度来看,现在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型,它的传播力在增强,免疫逃避在增强,但是致病力明显下降;
从人群的免疫水平看,我国主要靠免疫接种获取主动免疫,现在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人群的免疫接种率全程都超过90%;
医疗系统的救治准备、相关的储备和能力比较充足。
梁万年表示,所确定的时机是科学的、恰当的,也是合乎有关要求的。
全国疫情总体态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去年12月中旬,全国发热门诊就诊量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到12月下旬和今年元旦时,急诊量进入高峰期。急诊高峰也就意味着重症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来。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正在度过或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急诊出现回落的迹象,重症救治处在高位平台期。在春运之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已迎来感染高峰。根据现阶段的趋势来看,在春运期间,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有可能会迎来急诊和重症的发病高峰。
农村地区发生感染后如何及时救治?
有无相应的安排?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表示,我们在农村地区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和安排,能够给老百姓提供及时的救治:
加强基层发热门诊建设,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发热诊室全覆盖;
加快对症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的配备,按照辖区服务人口15%—20%的比例要求,要能及时给予配备;
基层加强制氧机、氧气带、氧气瓶等设施的配备;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全员培训。
开放入境后,
国内会引发第二轮的感染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们对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情况进行了解追踪,同时也对国内发生的疫情进行毒株变异监测。
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检测到的毒株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疫情,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毒株之间在结构上有多大的相似性。从目前来看,因为变异也是奥密克戎家族的亚型分支变异,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风险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
感染新冠病毒后多长时间
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经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近期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近期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多项研究一致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力,弱于感染和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后期如果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目前的规定,感染时间和接种疫苗时间要间隔六个月以上。
XBB是否会很快成为
国内的主要流行株?
XBB系列子代亚分支在部分国家,特别是美国报道占比显著增加。若XBB在国外传播流行范围增加,输入我国并引起本土关联疫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XBB不会引起大规模流行。
我国BA.5.2或BF.7一直占据优势流行,大部分人群近1~2个月已经感染BA.5.2或BF.7;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预计可以有效交叉保护至少三个月,部分可以保护六个月。
春运期间,
应该采取哪些自我防护措施?
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探亲、旅游;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自感有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排除风险后再出行。
尽量错峰出行,避免或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备足防护用品,备齐保暖衣物,防止着凉。
在公共场所,时刻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减少与陌生人交谈。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用餐次数,尽量错峰就餐。
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到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参观,要遵循当地防疫要求,并适当避开观景高峰时段和区段。
返乡或返程后,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