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清明假期,或踏青出游,或返乡祭扫,无论大家有什么活动安排,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在注意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的同时,也要特别绷紧防疫这根弦,过一个文明、平安的清明。
防疫提醒看似“老生常谈”,却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全球确诊病例破亿,境外出现新一波疫情。尤其是变异病毒更强的传染性、致命性,大大抵消了气温回升本应减缓病毒传播的气候优势。加之一些国家疫苗接种进程不畅、抗疫疲劳心理蔓延,中国面临着相当高的疫情输入风险。近期,全国各地频频新增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云南又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再次显示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以及防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北京作为“国门”和超大城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可以说从未有一刻减轻。
而每逢假期,全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聚集性就会明显增加。此次清明是“就地过年”后的首个小长假,且各地在人员出行、交通运输、旅游接待等方面的防疫措施更为灵活,人们的出行需求集中释放,相当程度上会增加潜在疫情传播的风险。清明过后,天气显著转暖,购物、文旅等消费活动更会持续升温,人员聚集和流动还将进一步增加。
综合研判,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远未到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们要有长期作战思想,坚持底线思维,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防控,更好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指出,新冠病毒已成为人类的“常驻病毒”。面对抗疫这场持久战,我们要用足经验、严防死守,落实“四方责任”,做到“三防”“四早”“九严格”。继续严防境外疫情输入,落实远端筛查、口岸防控等措施,做好入境进京人员监测预警和健康管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