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零壹财经专栏
作者:洪偌馨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馨金融
因为要出国旅行,前阵子密集地订了机票、酒店、门票,看了一圈攻略,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不少「足迹」。现在还有几天就出发了,各种出游前的「提示」也密集袭来。
除了几个订票平台外,银行的临时提额、境外优惠推送也是少不了的。尤其信用卡,相比平时紧巴巴的额度,一到出国旅行便格外大方,蹭蹭蹭地加额度让你难以拒绝。
想到前几日,我在和一个做toB服务从业者交流时,他提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到今天,新用户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运营存量用户、激活「休眠」卡同样是一个重要议题。
「而境外刷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触发场景」,因为相比国内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信用卡依旧是目前境外支付最主要的工具。事实上,如果复盘信用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它的崛起与境外金融需求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
01
「请回答」
尽管年国内便出现了第一张信用卡,但在往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未能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和大范围的普及。直到年前后,对于大众而言,信用卡依然是一个颇为「小众」的银行产品。
不过很快,信用卡便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中国入世(年11月中国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很快,从年开始,境外旅游和出行人数的大幅增长,境外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信用卡也顺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因为相比国内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信用卡是当时境外支付最主要的工具。
同年,中国银联挂牌成立。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统一的卡组织(例如,VISA、万事达的出现,是推动信用卡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境内的用卡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信用卡进入到了第一次爆发的前夜。
商业银行当然也敏锐地嗅到了这个机会,从年开始,一批国有大行、股份行陆续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开始了对该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事后来看,这也是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是在这一年,包括招行在内的几家银行率先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开始进军境外旅游和出行市场,而这些走出国门的消费者也成为了信用卡市场早期最重要的一批用户。
反观当下,移动支付大力推进「出海」业务,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一方面,服务必然会需要随着用户「走出去」而向外延展;另一方面,境外服务提升将加速绑定这批优质用户,反过来提升用户黏性,进而有助于企业拓展业务边界。
尤其到今天,信用卡的功能早已超越支付工具,它已经成为银行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近年的银行财报来看,它不仅为银行中收业务贡献不菲,更因为相对高频的使用,成为银行绑定客户的重要手段。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年全年国内旅游达55.39亿人次,增长10.8%。其中,出境旅游人次1.5亿人次,增长14.7%。仅去年十一长假期间,国内的出境游规模就达到万人次。
招商银行信用卡数据显示,年每十个招行信用卡持卡人中就有一人有过境外消费。而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