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计划全面取消防疫措施,中国酒旅业如何

春节过后,旅游市场还在恢复,旅游股却先后大幅拉伸,引起了多方注意。据了解,包括凯撒旅业、曲江文旅等在内的旅游股已经持续上涨近一周,切涨幅均相当可观,对于股市上涨的原因,凯撒旅业在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可能是收到新冠疫苗接种和特效药的利好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认为旅游股的上涨或与大众对国际旅游将逐步恢复的预判有关,从大形势来看,年国际旅游可能呈现逐渐放缓的态势。这种猜想也并非没有依据。事实上,今年自2月以来,不少国家表示将放宽防疫限制,陆续开放边界计划,甚至全面解禁。且不论这是“躺平”心态,还是在其评估下疫情的危害已经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多重影响,而对于中国酒旅业来说既意味着复苏机会来临,也意味着更大的防疫挑战。

1、躺平的境外防疫

2月1日,丹麦宣布将从2月起告别所有限制,取消口罩和健康通行证,成为欧盟内第一个解除国内几乎所有防疫措施的国家;瑞典在2月9日宣布将不再将新冠视为社会重大危害,并宣布境内新冠疫情已经结束;南半球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步开放了旅行限制。与此同时,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进一步放缓来防疫计划,均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开放旅游,以推动国内旅游业和经济复苏。

而与境外其他国家相比,国内的防疫政策依然严格,出入境游也并没有放开的趋势,这实际上也是以全球目前的疫情状况为基准而做出的判断。根据百度发布的疫情实施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年2月17日,全球现有确诊病例超过万人次,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亿人次,不少国家依然是疫情爆发的重灾区。

来源:百度疫情实施大数据报告

整体来看,全球的疫情并未完全清零,那么为什么这些境外国家爱纷纷选择开放?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显著表现在于经济正在走向“滞涨”。其一是消费需求降低。以美国为例,截止年三季度,其服务消费支出仍显著低于疫情之前;其二是推迟通胀,疫情后全球劳动参与的主观热情和客观能力均有下降;其三是强化“逆全球化”现象,表现在于发达国家在疫情况下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稳定,倾向于将供应链进一步向内收敛。

此外,各国的旅游产业几乎停滞,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迫切需要开放国门回暖。加拿大美景旅游公司行政总监EliotLiu认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防疫是需要经济支持了,像中国这样高投入高效的防疫措施很难被模仿。

与此同时,疫苗的普及和疫情致死率的降低也为各国开放提供了可能。根据百度发布的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国外疫情治愈率达到81.7%,病死率已经降到了1.4%。而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大量的普及,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也为各国实施开放奠定了基础。

汇人国际创始人万方认为除了迫于国家经济下行的需求和药物的支持意外事件,民生的呼声也是推动西方及亚洲国家宣布取消防疫政策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制度来说,酒店体验者、迈点专栏作者赖帅安认为欧美国家选择躺平,主要还是因为内部制造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空心化,外包和外流到发展中国家,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以越南,泰国为例。简单来理解就是由于欧美国家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而且国内大多数财富被少数财阀集团掌握,就造成社会底层民众没钱消费。社会结构是小政府,大社会为主,也就是政府部门的权利很小,民众民意非常地庞大。政府部门官员的候选人以民意,民粹主义的方式拉选票,哪怕是民众的意愿是违背科学,疫情防控的。

2、我们能跟着开放吗?

“全球各国家取消防疫措施也好,开放、彻底开放也好,按照逻辑来讲这是必须要实现的实际情况,但程度开放,全面开放也好,更多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不只是简单的行动,也不是口号,更不是忽视生命健康,而是要大局观为主,人类健康社会意识化、经济体制建设化等等,这些都是必要性。”酒店运营研究探索者辛小龙认为国内经过2年与疫情赛跑已经形成了防疫常态化,从全员核酸、疫苗接种、社区管控、动态清零等,国内已经形成了有效果断的措施经验。

从全球角度来讲,国内的防疫措施已经形成了主要性的参考与实际意义,国内是人口大国,外输的压力还是很大,尤其是面对病毒的变异感染不确定性,国内开放的前提是一定要达到第一疫苗预防的重要可能性比例,这个是要通过实验、实际数值来断定的;第二方面也就是所谓的感染重症死亡率,要达到很低的水平、几乎为0的表现;第三方面也就是开放后人群流动的预防方案与措施,这个也就是只能通过阶梯式的表现来进一步的落实。按照目前状态来讲,国内开放境外游可能至少还需要8-12个月这样的周期才能全面性实现。

在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看来,由于目前病毒毒性的降低和疫苗普及率的提升,境外国家选择开放推动经济流畅运行是一种相对正确的选择。而伴随着世界逐渐走向开放的前提下,国内坚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尽管有助于健康社会的稳定,但从长期来看,对于经济及消费市场的发展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

湖南睿祺酒店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柴韬修认为疫情全面严管甚至封锁,对地区经济肯定造成影响,工业生产不说,明显的人员流动受限,没有人的流动就不会有经济发生。这个对旅游酒店行业来说最为显形。但是不管也不行,一旦感染,身体健康发生问题,关键还传染,没有人的存在哪有生产生活。其实介于两者之间,我个人观点按情况区别对待处理。

曙光酒店集团收益经理陶良梅则认为国内目前的管控是有必要的。因为疫情伤害最大的群体是免疫力弱的人;我们不排除像老人小孩如果放开来,得了重症的概率有多大,并且被治愈需要多少时间,治愈后是否存在后遗症。防疫措施我不支持全面取消,取消的一些国家实在是无能为力了,经济上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如果病毒变异了呢?虽然我们酒店行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但是我还是支持我们国家现在的防疫政策,也希望可以尽快攻克这个病毒。

国志军认为中国早晚要同世界接轨,国外都感染了,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还是不要管理过于严格,形成一点自由氛围,不要过度防控和过度恐吓老百姓,慢慢与国际接轨。

3、境外开放,中国酒旅市场开始承压?

“取消抗疫表面看起来人口会流通起来,其实问题更大。”中国洛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夏子帆认为国内的抗疫防疫一直做得很到位,内部经济拉动的过程中,省内外可以互通,旅游与酒店已经合理拉动国内旅游市场,内需其实还是很大。国内的疫情变化,大多数还是输入型的病毒引发的连锁反应,引发了国内流通过程中又演变成本地疫情,加剧了各地旅游与酒店业的更大困境。如果其他国家消极抗疫,国内需要外防加内防,难度更大。

“长期向好、中期低迷。”成都喆啡杜克西琴用8个字总结中国酒旅业接下来即将遇到的困境,其认为行业将面临同质化淘汰、数量化破产、现金流变量、成本量增加的困境。这是抛掉元宇宙变量产生的成本化、科技变量的适应性时间成本估算的,淘汰的不仅是人、技术、资本、品质还有国家的安全稳定环境。中国太大了,经济不均衡和人力、科技成本会越来越重的。留给酒旅人的课题不是利润大不大而是适应即存活。

而在这样的全球旅游市场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酒旅业应该怎么做?

辛小龙认为传统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现状,需要通过从底层思维去考虑看待,一方面就是对状态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是经营思路的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我想当下阶段,“活下去才能硬道理”。

目前的状态来看,第一先将收益最大化模式,变更为收入最大化,第二个核心也就是走出淡季的概念,通过底层逻辑来考虑,整体市场、商圈市场、城市市场、同等品牌、竞品门店,一个酒店的生意好坏。不要光从自身门店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个是有局限性的,无法从宏观的经济市场角度去进行衡量对比,自我摸索就是错误行为模式的开始,客源结构数据、中央渠道、协议客源、会员、OTA渠道、上门散客等、这些客源的占比合理性、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循环趋势。

如果站立在市场的角度则需要通过、品牌、产品、流量、客源等来进行分析。

如果市场上有流量,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别人都可以做到满房、而自身酒店生意处于一个较差的情况,那就说明自身的生意很差,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门店自身情况的分析、管理、客源、产品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节化。需要通过分析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落地改进。

而在酒店分为新店、成熟酒店、老店,实际上这三种之间,收益管理的模式方向也是不同的,但结果是相同的,都要使酒店收益最大化,这是投资的最基本问题。新店的前期工作,流量、口碑、影响力、营销力,成熟酒店会员沉淀、稳固二次入住率、协议管理维护等、老店产品升级、增值服务、匠心重归服务核心。

万方认为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未雨绸缪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全面准备,首先要研究后疫情时代酒旅产业变化及需求变化;其次要改变思维与工作模式;再次强调回归行业本质,做好服务。

夏子帆则认为仍然需要加强对酒店管控,抗疫防疫不要放松,保证员工和客人的安全放在首要。少务虚多务实,疫情期间不要再弄各种噱头忽悠行业,导致再次加剧行业危机。放下花哨的营销,扎扎实实练内功,加强卫生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培训、服务跟进、出品提升等实实在在的问题,把网络投诉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只有一家安全、卫生、服务到位的酒店,才是当下客户信赖且愿意回购的酒店,也是疫情后客户所需要的酒店。

杜克西琴则认为境外全线躺平既有科学理论支持也有医疗条件、经济、政治的考量,带给国内酒旅业的冲击将会是海外旅行、观光、商务、科经交流流量下跌。国内疫情向好就意味着抗疫决策的正确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量而不断延伸,短时间内不要想得到海外流量的支撑。做为酒旅业要以深挖国内资源为主海外流量为补充,不断自救创新、深化服务、优化及转化数。

根据当地及国内大环境,不断灵活应变、迎合市场需求、深化市场合作特别是异业合作、集采联盟要向亲民、品质、成本统筹方向上转化。总之办法比问题多,淘汰掉的就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无论是什么性质的酒旅业都将面临一场逃不掉的大考。希望同仁们做好自己单位的数据分析,通过查摆问题、合作、营销、OTA、增效减员、兼并重组、管控成本丶收益管理等各种能用到的所有工具在当下存活下来。

4、中国酒旅市场未来会咋样?

在年,我们从未想过疫情会持续2年之久,而在这两年的防疫过程中,中国酒旅业业获得巨大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防疫能力和危机预能力的提升,对产业升级创新业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如今全球的疫情封锁已有冰融态势,中国尽管短期内还未有解封态势,但从长期来看融入开放世界也是大势所趋。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将在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依托我国旅游市场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持续推进旅游交流合作。

而在这过渡的年,中国酒旅业会更好吗?

万方认为年中国酒旅产业会从低谷逐渐回升,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与年持平,年会大幅度回升,超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

“压力肯定是存在的,但整体来看会有向阳的趋势。”周鸣岐认为,“十四五规划中对出境游和入境游表现为分布有序促进,这也意味着开放也是有序的。”此外,周鸣岐认为对于大企业来说,今年也是加速整合和好时机。实际上目前已经不少文旅酒店集团在对自身对产品业态进行重新梳理,在国内还未完全开放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未来的酒旅市场快速调整战略,这也是大企业独有的红利。

辛小龙认为目前酒店还是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是怎么活?怎么活得好?第二个是信心如何重塑?中国酒店业经历过金融危机、非典等、同时也在发展期迎来了好的投资回报周期。尤其是-年酒店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一房难求,从连锁化率个位数增长到当下的20%多,从0到1、、1万门店数字的演变,我想疫情的事件对于行业的打击还是有效存在的,但是摧毁整个行业的可能是没有的这个是不可改变的实际逻辑。

年底已经基本“触底”的旅游业,年“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增加。但是要把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职业经理人各方共同努力,或许会有新的突破。一个是扶持,另一个也就是“自救“。

“只要疫情不结束,行业就不会过于乐观。”夏子帆表示,“至于中国酒旅会不会更好,好肯定会比去年好,不可能继续恶化,只要疫情合理控制,只会一年比一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