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邮轮入境旅游有助于打造世界旅游强国
旅游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场,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邮轮入境旅游是入境旅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邮轮旅游已经逐步成为旅游的热门项目,并能极大地带动邮轮港口周边城市旅游发展。年全球邮轮市场规模达到3,万人次,根据国际邮轮协会预测,这一规模将在年达到4,万人次,发展邮轮入境旅游有着可观的游客基础。促进邮轮入境旅游有望为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带来新动力,助力中国打造世界旅游强国。
2、促进邮轮入境旅游有助于提升邮轮旅游产业经济贡献
邮轮游客和船员在港消费是带来邮轮旅游产业直接经济贡献的五类消费之一。目前,中国接待的入境邮轮游客大部分是跟随访问港邮轮入境(随船到访)的。事实上,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到中国乘坐始发港邮轮或进行访问港邮轮换乘(到港登船)的入境邮轮游客也是邮轮入境旅游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到港登船的入境邮轮游客绝大多数会在港口城市过夜,这些游客的交通、住宿、邮轮度假前后游等消费均会留在邮轮港口及周边地区。根据国际邮轮协对美国邮轮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的统计,到港登船的过夜邮轮游客人均每次在港消费为.82美元,是到港登船的非过夜邮轮游客的8倍,而随船到访的邮轮游客的消费也达到了到港登船的非过夜邮轮游客的4倍。促进邮轮入境旅游,可充分拉动以邮轮旅游为核心,以运输和旅游为纽带的港口服务、游览观光、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活动需求,切实推动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提升邮轮旅游产业经济贡献。
3、促进邮轮入境旅游有助于沿海邮轮港口均衡发展
随着中国邮轮旅游的飞速发展,上海已然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邮轮始发港。然而对标国际一流邮轮港口,因其吸引的入境邮轮游客较少,就邮轮港口的国际影响力而言,即使是上海也还无法与迈阿密、巴塞罗那等国际邮轮枢纽港媲美。国际邮轮枢纽港应既有大量始发港航线,也有一定量的访问港航次和换乘作业等,更能吸引境外游客入境乘坐始发航次,是国际邮轮游客的集散中心。促进邮轮入境旅游,将有助于国际邮轮枢纽港的培育。
目前中国大陆多数城市邮轮港口建设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定位均以始发港为主,由于国内客源市场的重合,港口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促进邮轮入境旅游一方面将有助于始发港客源的开拓,缓解各港口对于客源的竞争。更重要是将有助于部分邮轮港口发挥自身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目的地门户优势,与周边始发港形成差异化定位,实现沿海邮轮港口均衡发展。
中国邮轮入境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访问港邮轮艘次多年来在低位徘徊、换乘作业比例较低
中国目前的邮轮入境游客绝大部分由访问港邮轮带来。年大陆主要邮轮码头累计接待邮轮艘次,其中访问港邮轮76艘次,仅占9%,带来的访问港邮轮游客出入境人次数为17.86万人次,更是仅占所有邮轮出入境游客人次数的4.3%。国际上,访问港换乘作业是邮轮枢纽港的常规作业。访问港换乘作业指访问港下船的游客不再回船,而邮轮离港时搭载另一批游客离开,这样的换乘作业往往能带来双倍的入境游客。对于在访问港下船的入境邮轮游客而言,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其他交通方式离境,或是选择在岸上游玩后再离境,甚而是在岸上游玩后从原港口或其他港口再次登船旅行。而访问港邮轮离港时搭载的游客们大多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入境,并可能在登船前已在境内游玩数天。目前,国内具备枢纽港条件的邮轮港口换乘作业比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一是在于中国港口城市作为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营销不足,尚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邮轮到访。二是在于中国海岸线漫长,而外籍邮轮多港挂靠政策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访问港邮轮多港挂靠布局受限,无法覆盖更多的沿海港口。三是可适用的便利化签证政策限制较多,操作便利性以及与其他政策协同效果有限。目前无国籍限制的免签政策仅有15天邮轮免签政策,也仅在上海及海南口岸适用,并对可停留区域做出了限制。在实施上,一方面邮轮公司在设计访问港航线时,往往不会将适用口岸列为入境的第一口岸,另一方面,随原入境邮轮进出的限制,使其需配合多港挂靠政策应用,且难以适应换乘作业的灵活需求,免签政策效果有限。而其他情况下,需视邮轮入境游客的国籍及入境口岸不同适用不同的过境免签政策,使得邮轮乘务人员在为游客办理过境手续过程中工作量十分繁琐,一般需要在收集高达千人的乘客护照后,根据上述过境政策类型进行护照分类,同步分类申报乘客护照信息,导致邮轮公司积极性不高。
2、始发港邮轮以发送中国游客出境为主,入境游客数量极少
中国始发港邮轮游客中外籍客源比例极低,以中国最大邮轮始发港上海为例,年上海始发邮轮接待境外游客比例不到2.56%,该数据相对于迈阿密的10%、巴塞罗那的45%,差距是巨大的。
究其原因,一是现有的中国始发港邮轮产品因航线的相对单一限制了邮轮游客的旅游选择空间,缺乏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二是目前中国始发港邮轮均为大众邮轮,市场缺乏高端奢华的邮轮产品,该类邮轮产品因其独特定位往往更易吸引境外游客入境体验。与此同时,高端邮轮一价全包产品在国内销售的障碍也是阻碍船舶部署的限制性因素。
促进中国邮轮市场入境旅游的建议1、多措并举打造国际邮轮枢纽港
进一步丰富国际邮轮枢纽港的内涵,既包含稳定的访问港航次和换乘作业,又具有中高端和奢华邮轮始发港产品,形成吸引全球邮轮游客的集散中心。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中高端和奢华邮轮挂靠,稳步提高访问港数量和访问港换乘比例。推动邮轮产品供给侧改革,争取中高端和奢华邮轮来上海开设始发港航线,吸引中国及全球邮轮游客。支持中高端和奢华邮轮企业在沪设立的旅行社在满足政策条件下尽快获批出境社资质,打通中高端和奢华邮轮一价全包产品的销售障碍,丰富始发港邮轮产品,增强对境外邮轮游客的吸引力。
2、进一步推动外籍邮轮多港挂靠便利性措施落地
针对已经具备落地条件的多港挂靠便利性措施,做好向相关方的宣传。进一步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申报、审批流程,加强跨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和共享,简化多地海事部门重复检查船舶相关证书环节。以此丰富航线产品,提升外资邮轮企业船舶部署的积极性。
3、提升邮轮船舶及旅客通关效率
建立健全符合邮轮运营保障需求的引航服务和口岸单位查验随船制度,完善特殊天气情况下邮轮适航规则和通行保障机制,提高邮轮靠泊安全性和准点率。促进邮轮入境旅游相关签证政策优化,争取将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向国内其他邮轮港口城市扩展。加强签证政策的对外宣传,支持邮轮公司开拓全球销售渠道,提高邮轮工作人员对国内签证政策的知晓度,更高效的服务外籍邮轮游客。
4、加强中国港口城市作为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营销
建议以发掘中国港口城市文化底蕴为突破点,深入挖掘港口城市特色,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高附加值、适合外籍邮轮游客的邮轮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接产品,整体提升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积极参与、举办国际性邮轮行业展会、论坛,打造邮轮旅游营销平台,加强对邮轮公司的营销,做好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邮轮旅游目的地的推广。
完整文章内容收录于《邮轮志》年3月刊。3月刊内容包括业界看点、邮轮产业、港口动态及人物访谈,本期热点:
-关于促进邮轮入境旅游的建议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全球化时代邮轮多边合作治理体系
-新冠疫情下邮轮产业的核心价值探索
-新冠疫情下最新邮轮政策及航次取消信息
-MSC地中海航运集团旗下渡轮成为意大利“海上方舱”
-嘉年华集团更新因新冠疫情带来的财务影响
-天津港“赛琳娜号”邮轮排查处置纪实
-年迈阿密港接待乘客数破历史记录
-战“疫”助力——邮轮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线上研讨会
阅读完整版3月刊可以长按识别下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