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次境外游都成为平安游

“我免签证费”“我有中文服务”“我有移动支付”……“十一”黄金周将至,各国旅游局和商家都在为获得中国游客的青睐而绞尽脑汁,纷纷推出各种便利措施,希望招揽更多的中国游客。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出境游近1.5亿人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9月24日中国侨网)

“十一黄金周”的脚步日趋临近,随着国庆假日出游这个“惯性动作”风靡全国,越来越多有出游计划的民众将“境外游”当成了出行的“首选标配”,因此,在大众为了出游而提前“做功课”“查攻略”的同时,各国旅游局、各个旅游平台、线下旅行社也为了获得更多中国游客“青眼相待”而“屡出奇招”“各显神通”。电子签证、中文导览、定制项目……这些贴心的人性化“中式服务”不仅让国内友人在境外游的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更将“出境游”的热度掀至另一个小高潮。

然而,境外出游,安全先行。无论何时何地何国,民众在异国风光中徜徉、于他乡风情中流连的同时,一定要将“境外安全”置于首位,这是一切出境游的基础前提,更是后盾保障。痛忆往昔,国人在“出境游”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惨痛实例仍在眼前:年7月,载有名中国游客的客船在普吉岛发生倾覆、年7月,15名中国游客在圣彼得堡“上海酒店”进餐后集体食物中毒、两年内,多名中国游客在巴厘岛“恶魔之泪”海域伤亡,致使景点对国人关闭……痛定思痛,这些于境外出游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风险,无一不在拷问着我们,在旅游产业兴旺繁盛、境外游、出境自助游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作为游客、旅行社和相关管理部门,该做好怎样的出游准备、游前培训、风险预防、和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工作,才能够在保证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出游服务的同时,将境外游安全系数最大化、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众所周知,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各国、各地区不断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境外游”大热的今天,鉴于其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以及风险发作的偶然性,强化其风险防范和事故控制,便成为了旅游管理部门、旅行商家和游客三方的共同责任。

作为相关管理部门而言,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海洋、国土、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做好风险提示工作,是首要职责所在;其次,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与安全监管等部门的应急联动,协同应对各类发生在境外游过程中的安全事件,指导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建立完善出境自助游应急机制,明确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相关责任,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安全措施,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等工作,更是确保“境外游”成为“平安游”的第一道防线。

而作为提供旅游项目和服务的线上平台和线下旅行社而言,在提供出境游产品时进行充分的安全考察,对旅游线路和行程面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旅游者的能量消耗、各种意外突发风险、安全支持等都进行细节均衡,在不断优化出境旅游产品的安全设计的同时,提供具有充分安全保障的旅游产品,是将境外出游风险降至最低的“不二法门”。

同时,境外旅游者作为旅行出游的主体,其个人风险意识和安全素质更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因此,作为游客而言,在出游前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出境游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