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春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
我们可以云游河北
虚拟旅行、VR赏景、网络看展……
在这里感受盎然春意
燕赵大地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那些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背后,承载着一个个感人肺腑、慷慨悲歌的历史瞬间和故事传说。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文旅系列专题片——《探索有故事的河北》,将真实还原这片大地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再现河北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今天我们走进邢台临城的崆山白云洞,了解这座包罗了世间万象的地下迷宫。
邢台临城的崆山白云洞,洞中的钟乳石包罗了世间万象,有的像仙人灵兽,有的如奇山怪石。这里各种石笋、石管、钟乳石和石幔,千姿百态,素有“地下迷宫”和“地下宝藏”的美誉。这里是邢台市乃至河北省的标志性景区,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另外提起崆山白云洞,它和宋代文豪苏轼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元祐九年,也就是年,苏轼从定州赴岭南上任时路过临城,登上汦水岸边的太行山,“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心想:这难道是一个祥瑞的征兆吗?感慨之余,他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临城道中作》。当年苏东坡登临其上远眺太行的地方,附近的百姓称之为崆山。九百年后,当地村民在崆山上开山凿石,一个孕育了亿万年的溶洞被发现,而这就是崆山白云洞。
崆山白云洞兼具北国之雄浑和江南之灵秀,美不胜收。洞中的钟乳沿断裂发育,溶孔、溶穴分布密集,形成透、漏、瘦、皱的太湖石状,有的如同“仙山琼阁”,有的又像“灵山仙境”,还有的形似西湖的“三潭印月”,一步一景,一步一境,宛如迷宫。这里的石花、石笋、石管、石钟乳、石帷幕、石瀑布、彩色石幔,千姿百态,标新立异,其丰度、密度、变化度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被专家们称为“地下迷宫”。
溶洞奇形怪状的钟乳景象让我们想到临城“后雪浪石”的发现。雪浪石是苏东坡在定州发现的一种观赏石,石上黑白相间,线条流畅,苏轼十分喜欢,于是将这块雪浪石放置在雪浪亭中,还将自己在定州的书斋命名为雪浪斋。
雪浪斋印拓
关于雪浪石还有一个故事。乾隆三十一年,赵州知州李文耀来到临城,在崆山附近发现一块白色太湖石,这块石头为石灰岩状多孔结构,石上还宛若带有篆书“雪浪”二字。李知州上报直隶总督方观承,方观承知道乾隆皇帝十分酷爱奇石,便上奏移置到皇家宫苑。乾隆皇帝却下旨安置在定州东坡雪浪石之侧。该石放置于众春园,乾隆还亲撰了一篇《御制雪浪石记》记述此事,将苏东坡发现的雪浪石命名为前雪浪石,临城之石称为“后雪浪石”。这就是临城与后雪浪石的故事。
清张若澄《雪浪石图》
临城崆山白云洞,被国内外洞穴专家赞誉为“北方一大奇观”、“地下岩溶造型博物馆”和“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年,白云洞景观被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溶洞景观每天都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人,成为令人心旷神怡的“奇妙旅游之地”。
我们再回到最初苏轼在此登山的故事。如今崆山白云洞的碑廊里,有一方石碑,它是明代万历二十五年,临城知县摹刻的苏轼《前赤壁赋》,这方记载着苏东坡洋洋文思的石碑,让人时时回忆起他在临城短暂停留的时刻,也让人们细细玩味他给临城留下的诗文美谈。
苏轼像元赵孟来源
河北旅游TV